#人设
是有一些人是立人设标签吸粉,但是有些人还是挺真实的,有一些被澳洲房价劝退的,很多所谓的中产中间层是这种状态,不上不下,在国内更有优势,出来了什么都不是
November 20, 2025 at 6:15 AM
嗯嗯,很棒的底线,我也差不多,对周围人的确无法要求太高,这条底线设得很好了👍
November 19, 2025 at 2:14 PM
金庸晚年所做最让我扼腕的事情,就是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武侠小说修订中,出了所谓新修版。这新修版不仅让某些人物(比如黄药师)大为失色——乃至人设崩溃,许多文字也变得肥腻臃肿,大失含蓄之美。这些我已写过很多微博吐槽,就不重复了。同样让我大跌眼镜的,还有倪匡,他在点评金庸小说时,居然对新修版倾力维护大加夸赞。是两位老爷子的口味一同变肥腻了,还是我的识见不够?最近在《明報月刊》的 “金庸紀念專號” 里读到的一篇倪匡、潘耀明对谈终于让我舒了一口气:在那篇金庸去世之后的对谈里,倪匡终于 “翻供”,说新修版除《鹿鼎记》外他都看了,“一邊看一邊搖頭。唉,你這麼辛苦改來做什麼?” 😂
November 19, 2025 at 7:33 PM
最喜欢这本书的一点就是毫不吝啬地推出这些包装光鲜的男人然后赤裸裸地撕下外壳展露他们腐烂的内里。郑熹年少有为家世尊贵,冷云富贵闲人没大没小,祁阳王思虑周全照顾新妻。传统古言甚至古耽里大受欢迎的男性人设,足以将那些读者迷得神魂颠倒的人设,脱下富贵权势的外壳,郑熹照样中年郁郁不得志,多疑虚伪而愈显啰嗦,冷云就是大号巨婴,祁阳王压力大就睡女人。甚至连王刘这样基本都是正面塑造的角色,刘松年至死都没有去过梧州,即便是给小祝的遗言也承认他依然对女性做官这种事抱有芥蒂,刘家姑娘需要死一个最有才的才能叫他知道心痛把人送来。赋魅,然后撕下这些精心包装的外衣,教我们用最冰冷客观的角度去看这些男人
November 21, 2025 at 9:48 PM
爱泼斯坦案表明权钱色交易太红火。哈佛前校长刚被金刻羽睡翻了,只因爱泼斯坦大师点拨说扣女技术欠佳,再上床机率不大,为啥要说再呢?一个字就让哈佛校长人设崩塌。还有加州艾瑞克斯沃很有前途的一个人才,差点被方芳睡翻。
November 19, 2025 at 3:34 AM
📢 [AI摘要] 卢浮宫将斥巨资加强安保,以应对近期发生的皇冠珠宝被盗事件。新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和防闯入系统将在明年底前投入使用。此次盗窃案中,窃贼仅用不到8分钟就盗走了价值约8800万欧元的珠宝。馆方表示,将采取超过20项紧急措施,并新设安全协调员职位,以提升博物馆的安全水平,并推动为期十年的现代化改造计划。

👉关注爆料机器人帐号 [不要捐款,没有操控,没有“币”]
Louvre to set up new cameras and anti-intrusion systems after stunning crown jewels heist
apnews.com
November 19, 2025 at 11:37 AM
中国“最诡异”的出口激增:各国争相购买中共的国安工具和技术 caus.com/all-articles...

将卡内基的数据与经济学人智库的民主指数交叉比对后发现,全球82%的威权政权接受过中国的警察培训。

即便是完全民主政体中,也有近三分之一接受过中国培训。不过卡内基的研究者指出,这些国家通常只是参加一些表层项目,比如教欧洲警察学习中文,以便与中国同行沟通。

大多数中国警察培训内容以通用技能为主,例如打击网络犯罪或毒品走私。这类项目与美国的国际执法学院培训项目类似,后者自1995年以来在博茨瓦纳、萨尔瓦多、加纳、匈牙利和泰国设有基地,已培养出来自100个国家的7万多名学员
中国“最诡异”的出口激增:各国争相购买中共的国安工具和技术
本文刊发在经济学人,加美财经编译,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确认其中事实。 一名中国游客在一篇由中国警察大学发布的文章中写道,在塞尔维亚街头“遇到了最可爱的人,中国警察”,并称“感到无比高兴、安全和自豪”。 这篇宣传文稿与中国对全球安全的设想完美契合:在这一设想中,中国一方面帮助“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另一方面坚持“不干涉内政”,对比西方所推行的“单边主义”和“阵营对抗”。 这是习近平在2022年提出“...
caus.com
November 14, 2025 at 5:07 PM
感觉年轻的时候恰不动优菜就是因为往哪一看都是一堆老酸菜右位,这违背了我的一些基本原则,现在的心情是支持两位高个儿双调岛优(?), 以马路的人设一位看起来天然结果心狠手辣精污恐吓全都来,另一位一边酱酱酿酿一边观察受方还能不能遭得住简直太那个了#$%&*
November 10, 2025 at 11:10 PM
“极左极右一样坏”是两个目的:

1,装出理性中立,不站任何人一边的姿态,建立理中客的人设

2,“sane wash”极端对弱势群体的加害,把极端的压迫和激进的反抗说成一样都是“激进”,把严重的加害行为稀释成“双方都有问题”的假平衡。
November 8, 2025 at 7:32 AM
以前看书看过一个说法,中国虽然中位数平均数很低,但是只要前5%的精英看着光鲜,就足够能在国际上立一个很厉害的人设,因为总体量够大,所以5%也足够吸引一些不明真相的外国人。况且上海封城也把老外们封了的事情也过去几年了,没人想得起来中国的问题,而且他们到了中国,只要别出了党帮他们画好的舒适区,他们就永远不会和高校权斗鬼故事、言论审查鬼故事和维权失败反被迫害鬼故事面对面硬撞上去

当然,美国多多少少也是靠前5%撑门面的。中国一半人口月收入低于一千,美国一半人口阅读能力小学毕业水平,谁都别太嫌谁寒碜。如果不是川普这种大傻子连前5%的人才都要折腾,美国还能再体面一阵子。
美国消减科研经费正在帮助中国:“我们希望特朗普一直当总统,这对中国科研是最好的事。” caus.com/all-articles...

弗格森曾在美国与刘共事,如今是他团队中的博士后。

弗格森说,离开美国前,他感受到一种越来越强烈的“对科学的排斥”。现在不仅获得了五项除工资外的资助来支持研究和生活开销,其中包括广东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他的收入也高于美国的报价。

中国科研机构还尽力让国际科学家感受到特殊待遇。

据在华学者和招聘信息透露,外国科学家和回国人才常享有优先获得育儿和教育资源、创业基金等待遇。

尽管有这些优待,对于没有中国背景的外国科学家而言,适应生活和文化仍需时间。
美国消减科研经费正在帮助中国:“我们希望特朗普一直当总统,这对中国科研是最好的事。”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说,35岁的纽约人斯蒂芬·弗格森今年6月走进一个会议室时,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来自中国顶尖科研机构的50人,正在等待听他讲述在这座中国南方城市工作的经历。 弗格森在2023年被招聘为生物学研究员,尽管此前他只来过中国一次。中国科学院的代表团想知道如何提升科研环境至一流水平。 “他们想听一个来自美国的普通人讲讲经验,这对我来说象征着更大的意义,”他说,“我感觉自己处在一个真正推动科...
caus.com
November 7, 2025 at 2:11 PM
蓝天中文圈里面大致有三种人吧。

一种就做自己,敢爱敢恨。一种就全力经营自己的人设,甚至做假或杀猪盘。

还有一种人也在经营人设,平时也聚集了不少粉丝。但还喜欢搞一些和人设不相符的事,随时流露出另一种价值观,或组织个小圈子针对其他人搞事。

出了什么事一般第三种人就会表现得特别委屈。毕竟谁也想不到这种小学就玩得丝滑的东西怎么在这里就不好用了呢?
November 2, 2025 at 2:23 AM
我的立场是人应该默认所有人都没有阴谋,没有人蓄意立人设骗钱,另一边(至少我熟悉的几个人)也不是蓄意输出伤害。

这里面我最不理解的是:这群人,回X。因为X是一个我完全完全不能容忍的平台。

我不是来呛人的,只是随便说说,所以四小姐不用觉得你必须回复我这一条。
November 2, 2025 at 4:38 PM
我一般不挑业余翻译的刺,但在译文里用出“绝绝子”这种词,也确实是绝了。
除了极少数已经进入日常用语的热词,大部分流行语在网络以外的情境下读起来都会很突兀。让人觉得角色像是活跃在某些中文网络社群,和剧情人设完全不符,让人瞬间出戏。
October 31, 2025 at 1:51 PM
那个什么jenny,举着放大镜一条一条说夜鹭凹人设,真能凹出这个水平我认了好吧🤷‍♂️
October 30, 2025 at 9:33 AM
这样的人以前在微博就见识过,不在国外生活但是打造人设说自己在美国或者哪个国家生活。后来在推特上也见到过这种人🤣。所以我现在一般不轻易发表意见,只观察😆。因为网络上的假人设太多了,不过见识多了一般多看几次就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我也懒得去揭发了🤣。只是我现在上网时间少了很多也不太注意了🤤
October 30, 2025 at 3:21 AM
上网的13年中,社交网络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无边无际的thinktank,开阔视野汲取营养的地方,足不出户就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想法,多亏大家愿意注入内容。在这里分享生活,诚恳表达,就是在做社区建设的义工了。无论是温婉贤淑还是强势彪悍,反正都有被追着骂的机会,人设不过就是块写了擦,擦了写的黑板,终归是做自己最省心😊。
October 30, 2025 at 6:33 AM
她们确实不支持借钱,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借的理由,心口如一,这没有问题。
把话题从夜鹭是骗子,AI画画,面包做假,讨好伪装人设引向“救急不救穷”,在我看来这是正常化一个讨论的做法,可以反驳,不去诬蔑。
October 29, 2025 at 5:05 PM
为啥说塌房?原本人设是什么来着?
October 29, 2025 at 6:50 AM
我也这么觉得,所以也是越想越气愤…这是各位大神讨论他们善堂规矩的时候吗就搁这立规矩讲成功案例的…对方各种小寓言蛐蛐、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罗织罪名、逼人自证后又装死、嘲笑别人三高、隔空给人定个诈骗罪、喊着实锤结果锤了个锤子,转身又删帖删号装理性质疑,各位善堂大佬看了没有,那帮人是来诚心讨论社会救助规则的么?拉偏架、给他们提供子弹合适吗?看看你们写的贴都谁在转,他们时间线上还有什么回复?有没有智力和人设被别人拿捏的感觉?
October 29, 2025 at 9:07 AM
碎碎念,说说拉黑。

我觉得蓝天上爱拉黑、退圈这事正常也很好理解。毕竟,大家最初来这里,不就是因为另一个平台“忍不下去了”嘛。对让自己不快的东西更敏感、更诚实、更想逃离,本来就是我们共同的特质吧。

在蓝天待了一年多,我觉得中文圈里大多数人都很真实,我们的喜恶、个性、特长,都有血有肉。无论是感慨、吐槽还是争论,虽然不总让人舒服,但都很真切。甚至比现实生活中更真实。对我自己来说,我在社交媒体上展露出的样子,往往比现实中更接近“我”。网络上的人都是“人设”,但人生中的人,又何尝不是呢?对我来说正是这种敏感与真实交织,让我在蓝天格外容易情绪激动,尤其是自己在这个平台喜欢的人被攻击的时候。 1/2
October 28, 2025 at 4:17 AM
我看到最早的帖子是一个蜗牛寓言,说她立人设卖惨、全靠大家投喂生活,不肯自食其力。我觉得这是他们指责的主要方向,往后说的任何话都是模糊焦点。
October 27, 2025 at 10:11 PM
谁说女的不能当爹,这不被人捧几年就都当上了吗?没有按照她们脑子里那条路走,就要被质疑被网暴被写小作文嘲讽(包括但不限于吃太好吃出三高这种混账话)?大家在网上都是一个人设,这二位也不要觉得自己的就那么稳,想玩抓特务的游戏,谁也禁不住放大镜细看😒
这次jess确实是在我这塌房了,她说的这个话,我就感觉挺像当年我作为一个半途转专业+政治抑郁的新手,被我前老板锐评了一句“你看看人家美国长大一路岁静的某某做的多好懂得多多口语多好啊,你现在做不到人家的水平还打算最后打到人家的高度”

但问题是美本们当时就懂的事情我后来也能做到。如果没有那个煞笔前老板使绊子冷嘲热讽我还能做到的快一点。

所以我问jess那您说的这个优秀生和您想讽刺的那个人外部条件一样吗?结果她给我回复了一个表情包

诶呦喂
October 28, 2025 at 3:2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