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下
yi-virginia.bsky.social
佚下
@yi-virginia.bsky.social
Radfem
infj adhd lesbian
自然女的女权朋友圈🥰喜欢互动
分享琐碎思考 心灵成长 生活点滴
什么才是女权真正的进步?

男权是旧的结构,是现实;
女权是新的结构,是理想。

批判旧的结构,目的是看清并脱离。脱离之后,就要开始建设。
而不是沉浸在批判中难以自拔,因为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愤世忌俗,不断创造优越感。

女权要进步,就不能停留在批判旧的结构,要建设新的结构。
关键在「建设」。
个人层面、联结层面、文化层面,都是建设。
November 13, 2025 at 4:37 AM
这大概就是我最近一直思考的,宏大叙事跟个人创伤的界限。不能把二者合而为一,否则就会走向自我毁灭。
我都已经不想打开推了,感觉吸收的绝大部分所谓保持愤怒清醒激进文字,已经变成了对自己的精神霸凌。
November 8, 2025 at 3:16 AM
敬我们能够作为真正女性意义上的女性🥂敬我们蓬勃发展的爱,与一个新的世界
October 30, 2025 at 12:19 PM
简单总结一下今天claude帮我解决的困难。
我在时间、金钱、健康以及人际关系中的焦虑和阻碍,是因为:没有清晰的框架 → 每次都要重新决策 → 陷入决策瘫痪 → 自我攻击
我渴望掌控和规划,又害怕它们会给我带来压力,选择放任,于是在每个微小的决策中都会感到不知所措,无法推进。

作为adhd,我不能没有框架,也不能制订精密的框架。我需要的是:
一个极简的可行框架,作为我的起点。

金钱方面,需要3个数字。每月必备开支,每月要存的钱,剩下的可自由支配的金额。

时间方面,只给自己定1-2件必须做的事情,再添加几件想做的事作为加分项,剩下做什么都是被许可的。
October 28, 2025 at 8:14 AM
Reposted by 佚下
每个npd总能精准找到血包,每个血包都必定被npd吸血,听女巫的直播我的感想be like,几位上麦的人都太相似了

因为是女权姐妹就无条件信任、给予高度情感期待、无节制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混淆公域和私域,让她者有机会侵犯自己的边界和利益…

好的,我们找到女权路上需要继续修炼的点了,不然等着我们的就是不喜闻乐见的“背刺”
女巫之夜和维她时代的架到底什么时候打完?😂

我觉得有意思的点是,她俩是关于女权战友情和私交要如何区分、平衡的生动(负面)例子

很多时候在公域,大家都在拿主义说话,但其实核心是个人的诉求和不满,

出现问题了,如何处理好私交、不破坏女权社群的信任和一致对外,也是我会持续思考的点
October 25, 2025 at 2:36 PM
看了下一个台风,我很喜欢🥰我觉得比前几部女性主义相关的电影都要好看,很纯粹,有的只是女性之间的深刻情感,还有对耀祖田力和婚女的负面描写。
讲的是大学男老师性侵学生的故事,很直面这个议题,意料之中光是上映评论区就有很多田力抵制。
非常喜欢拳击手张伟丽饰演的阿汐,完全就是强壮有力懂得反击的自然女!张子枫也是好起来了,以前看到的她都是男导演电影里的工具人,在女导演的电影中才变得生动起来。我很喜欢那个“我第一天见你就知道你是女孩”。还有结尾的大火烧了很久,有一种烧毁一切的快感。
感谢这个电影,让我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梦到她们后续的书信往来,聊了更深刻的东西,然后继续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October 26, 2025 at 2:59 AM
Reposted by 佚下
我上学时就是一个十万个为什么的女

但是实际老师根本无法解答我的很多问题

所以我很喜欢问AI

现在学习我仍然是一个十万个为什么

AI做老师可比老师不带有偏见
October 24, 2025 at 8:28 AM
第一次读关于HSP高敏感人格的书。情绪天赋比起智商天赋被看轻得太多了,从小我就在情绪的感受和觉察方面有很强的能力,在我的自我成长过程中,灵性智慧一直都在伴随着我。
October 24, 2025 at 6:35 AM
Reposted by 佚下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觉得这可能是我曾经对人感兴趣/喜欢观察人的一个原因,只是回过头发现太多人的本质大同小异,空心最为明显,其次伪善、虚伪而不自知或者自知但找补也占大头。

现在知道 能指出我的不足或者能启发我察觉到自身“漏洞” 的朋友超级难能可贵,当然能做到这点、能成为朋友的朋友也是1️⃣能分清“控制欲型指责”和“出于真心和爱的建议”2️⃣有清晰边界3️⃣认知和我齐平或者在我之上4️⃣人格相对独立完整。在我没有意识到这点但又受到启发的时候,我的成长就在突飞猛进,思维模式迅速成熟&转变&进化。我在成长、对方在成长、关系在成长,这对我来说才是真正的双向奔赴。

明得明失,尊重平等,这是人际关系最有营养的部分。
October 21, 2025 at 3:44 AM
自我的整合简直就是一门艺术。和别人沟通需要确认语言传达出的想法的精确度有多少,需要考虑不同的个体经由不同的生命体验形成的判断标准的差异有多大,跟自己沟通却不需要这些。就只是屏蔽掉世界的噪音,慢慢向她走过去,看到她思想的全貌,不包括外表,就像在梦境里一样,能识别的只是这个人,这个人本身的存在。而她时常会在梦境里穿上另外一个人的外衣,即使如此,也常常能察觉到她留下的痕迹和破绽。靠近她,与她达到和谐的平衡,那就是我们所说的纯净安全的状态,心如明镜,物来则照。
October 13, 2025 at 7:55 AM
今天要做的就是买件舒服的衣服,看一场电影,在家打游戏,最后把ddl做了。
身体不太舒服的时候,真的对感官很敏感,觉得眼镜有些紧了,衣服有点扎人,都忍受不下去了。拒绝一切让自己不舒服的人事物,就是今年的生日给自己的课题。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想做了。
还想给自己买个望远镜,出去观🐦🐤🐓🦅🦉🦜🕊️🦤🦢🦆🦩🦃🐧用。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之前,先允许自己无条件地存在。
October 11, 2025 at 3:36 AM
Reposted by 佚下
【从零开始放下所有 | 放弃 “标准答案” | 没有名校光环,我如何自学成软件工程师?| 从自学小白到软件工程师 | 自学软件工程师-哔哩哔哩】 b23.tv/s0HAKBA

虽然评论区有很多嘲讽的

我其实也是自学编程的人 所以我总是在对比大学和自学之间的区别

我看到隔壁大学 我都震惊 她们三年半毕业了 代码能力好弱 都没写出来一个项目以及三年半毕业都没有获得一份程序员的工作

What a shame
从零开始放下所有 | 放弃 “标准答案” | 没有名校光环,我如何自学成软件工程师?| 从自学小白到软件工程师 | 自学软件工程师_哔哩哔哩_bilibili
How I Became a Self Taught Software Engineer 🧑‍💻 - Day in the Life of a Software Engineer #3, 视频播放量 12309、弹幕量 1、点赞数 302、投硬币枚数 55、收藏人数 840、转发人数 12, 视频作者 IELTSProgFitness, 作者简介 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
b23.tv
October 10, 2025 at 8:30 PM
就像一个人在冬天,不是想着怎么让春天来得更快,而是想着怎么熬过这个冬天不被冻死。
October 9, 2025 at 2:15 PM
最近学习总是学不下去 维持生活的框架也变得松松散散 不知道怎样把能量回收 聚焦
打算多找我妈花钱给我报班 多尝试点东西 我妈是那种赚了钱一毛不拔还每天哭穷的类型 给我花钱看病还要跟我抱怨我身上毛病太多
实际上钱多得很 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 说到底还是花我身上最值得 培养我已经是她这辈子花得最赚的钱了
October 8, 2025 at 5:37 AM
gemini的输出能力有的时候还行,但是理解能力太差了,有时候甚至有点像ds,简直是缝合怪,无法理解我在说什么,很让人抓狂,4o比它做得好多了,但是当然了我肯定还是没法回去用gpt5,怕我被气死。
October 4, 2025 at 9:26 AM
​女权进程中,「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男社的结构性困境中,一味模仿社会性别男的女人会被视为异类和威胁,遭到打压,难以冲破性别权力的天花板,而认同社会性别女的女人则直接被视为工具和花瓶,远离权力。

所以,玩男社的游戏是行不通的。

​一定要把核心追求从“如何在既有的游戏里赢”,转向“如何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游戏,并在其中制定规则”。

女权女,一定是不同于男权女或者男权男的。而这一环就是创造力的突破,核心策略是隔离而非改变,是重建而非融入。

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部剧继承之战里的Shiv,印象已经有些模糊,但她绝不是因为能力落败,而是因为对于性别框架的觉察不足。
October 3, 2025 at 2:15 AM
我以前的想法就是,关系是由爱和善意堆积起来的,虽然我没有得到过应有的爱,但是我只要付出、包容、理解,总能得到好的关系。
但是最后,的确,都变成了一厢情愿的牺牲和讨好,因为人最需要的其实是看见,我,和对方,都一样。
但是我并没有看见她,也没有要求她看见我,反而在拼命遮掩自己,来达到「维持关系表面上看起来充满爱和善意」的目的,在欺骗对方,也在欺骗自己。

后来,慢慢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虚伪,看见自己最想要的东西,看见自己的全部欲望、情感和需求。
October 1, 2025 at 2:43 AM
我们本来就应该轻盈地活在自己灵魂的道路上💞
最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想分享出来
也是昨天和scissor姊妹讨论过同样的直觉@sissorhands.bsky.social

我也是花了很长时间(从毕业到现在好几年),不断频繁的试错中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活
最近有一种走在高度契合自己灵魂的道路上的感觉

要怎么形容🤔就是这种玩着就把事情办了的感觉,一切都非常自然,而非用力和对抗(之前已实验过多次)

重点是每个灵魂欲望不一样,每个人拿的剧本都不同
姊妹们的建议永远只能是辅助,它们在提醒你“去找你自己的路”,而不是去复制她们的路径
所以只能当作参考建议,一切以自我为第一位,重点是在去尝试这些建议下探索自己内在的真实感受
September 29, 2025 at 11:59 PM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已经被现实洼地中的联结创过很多次了。我认为这种“类npd”或者说“习惯性情感操控”的运作机制是这样的:

洼地本身崇尚集体主义和自我牺牲,当个体把自我牺牲内化时,就会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别人,更不会主动提出需求。因此需求被隐藏导致的冲突爆发时,就会不断强调自我的付出,用道德攻击的方式来进行防御,还会把平时的委屈、怨气、审视她人不符合自己标准时感到的记恨都一股脑倒出来。

我发现,这甚至已经成为了她们的生存方式。如果我要加入,在这片有毒的土地跟她们争夺权力,我也要被卷入“比较谁的情感操控更加高明”这种竞争模式里。所以说,我选择识别、批判和隔离。
#熊的碎碎念🎵

为什么老中“类npd”这么多?

就一个很简单的原因,缺乏内在能量的人都会去模仿、学习、合理化被环境视为“正常”的东西。因为老中社会定义npd的行为表现为“正常”,不论个体是否为基因上的npd,他们都会因为学着做个合格的npd。

人通过掌握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权来获得内在安定,不能掌握自己人生的人就会通过控制能掌握的“她人”获得这种“权能”需求。成本越低越好,通常对象是内核还没长成的未成年女孩,放在小家里就是女儿。

反抗整个npd社会的捷径便是识别出自己和她人都是有内驱力和思考的个体,尤其她人并不是物件,然后批判所有有意无意把她人当物件的行为,长期下来明白自己也不能被这么对待
September 25, 2025 at 4:00 AM
我精神上的重生到目前分为几个节点。
从我突然意识到我身上的惯性行为,甚至是我应对人事物时思考的每一个转折,就是来自于我过去习惯性的保护机制。
后来,一次从梦境中醒来,突然学会了自我同情,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我了解到保护机制也不一定是坏的,它曾经是保护过我的英雌,我也不需要逃避过去。
再往后,从头脑中链接到了过去的自己,还是那个熟悉的家的场景,但她已经融合了我的认知和记忆变得更加高维,只要我呼唤她,她就会出现在我面前,为我提供指引。我是总犹豫不决的那种人,但是她的出现让我明白什么是遵从直觉。
September 21, 2025 at 11:07 AM
洼地外部环境太毒了。总在某些节点又排出一些。

有毒环境运作的机制:
PUA/负面言论(外部攻击) → 下意识的自我批判/内化(病毒感染) → 向内归因认为自己内核太弱(免疫系统崩溃) → 行动力下降(全身机能失调)

正确应对有毒环境的措施:

加强外部防护,进行物理心理双重隔离,不给情绪反馈,让病毒无处附着

激活免疫系统,识别入侵的病毒,而不是开始自我批判。原则是相信自己的感受。

重塑内核,根本上加强免疫系统,多询问内心高维的自己,并将她变得更加强大,选择能够滋养她的事物。

行使主权,即使是很小的决策也不要迎合她人,因为我才是主导者,我的时间精力是宝贵的。
September 20, 2025 at 2:08 AM
才发现,其实这个关于试错成本的看法,是对抗焦虑的重要渠道。
总结一下今天的播客摄入带来的感悟,
人大部分的收益都是来自尾部事件,而尾部事件只能够通过试错来完成,足以说明试错的重要性。
1.在试错之前理性分析过头会导致真正去试错的数次变少,进而导致尾部事件无法发生。
2.接受初始信息有限,多余的理性分析无法继续增加确定性。
3.有八九成把握的事情都不值得尝试,因为高确定性的事就不会有高回报;
4.重点关注真实的试错成本,成本越低越应该尽快行动;
5.对试错的不安和恐惧都不是试错成本,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来消除;
6.对试错抱有好奇心,而不是恐惧;
7.试错的过程是想清楚第一步,得到新的信息和反馈,再进行下一步。做周密的计划是在增加试错成本。
September 6, 2025 at 5:01 AM
望着大学无意义的课堂,认为洼地本来就没有教育的能力,高考之前把知识强塞给学生,强行给知识体系上价值,把它人为加工成一个筛选系统,大学之后,失去了筛选能力的课程(还要考研继续卷洼地系统的除外),老师也不想上,学生也不想听,校园里乃至社会上却挂着各种各样的正面宣传,非常黑色幽默。唯一享受这些的,肯定是那些爬上去的屌子,在课堂肆意输出自己空无一物的自我,仗着领导的身份随便贪点钱指使指使人。
September 6, 2025 at 4:47 AM
早上醒来又有点赖床,望向阳台的铁栏杆外的阴天,想到要做的任务,很快感到焦虑。
但是心里突然勾连起理想的生活,也许在一个凉爽的清晨,被鸟鸣声叫醒,就能赤裸着身体,看到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参差起伏的山梁,深蓝色的天和轮廓缠绵的云,从柔软的床上坐起来,摆弄桌边的玻璃杯,里面的冰块发出脆响,先提笔把今天的梦写出来,梦会充满了纯粹的能量,带着隐隐的奇异色彩,既可以描绘成一个新世界里新的故事,也可以尝试解读里面包含的潜意识信息。
不过放到眼前的现实,就暂时没有这个心情。
September 5, 2025 at 1:55 AM
总结一下今天的播客摄入带来的感悟,
人大部分的收益都是来自尾部事件,而尾部事件只能够通过试错来完成,足以说明试错的重要性。
1.在试错之前理性分析过头会导致真正去试错的数次变少,进而导致尾部事件无法发生。
2.接受初始信息有限,多余的理性分析无法继续增加确定性。
3.有八九成把握的事情都不值得尝试,因为高确定性的事就不会有高回报;
4.重点关注真实的试错成本,成本越低越应该尽快行动;
5.对试错的不安和恐惧都不是试错成本,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来消除;
6.对试错抱有好奇心,而不是恐惧;
7.试错的过程是想清楚第一步,得到新的信息和反馈,再进行下一步。做周密的计划是在增加试错成本。
September 3, 2025 at 1:13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