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oooooo
banner
hugo667.bsky.social
Hugoooooo
@hugo667.bsky.social
在别人面前是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对着自己是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的。
心理咨询当然有面对面的开展形式。就我个人体验来说,作为来访者面对(物理意义上的面对)咨询师的时候,我会明确地感受到她身上的专业素养、她的言语措辞的谨慎,同时,我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象这一副专业面具背后的那个人,那个有自己的生活要去参与的人在她自己的生活中是怎样一副面貌和状态。

尝试把她的职业人格和生活人格区分开来,并且产生了对她的生活人格的强烈好奇,这就是我移情的开始。

我和她当然不是纯粹文字性的交流。事实上,我不敢看她的眼睛。有时我能感受到她语气中轻盈的笑意和难以掩饰的不知所措。我能感受到一种压力在我们的沉默中蔓延开来。最后那天我也感受到了她手心的温度。所以移情当然不是只产生于文字和想象中。
October 31, 2024 at 1:43 AM
移情是指来访者将自己曾经拥有或缺失的对重要人物的情感(包括负面情感)强烈地投射到心理咨询师身上的现象。

在咨询师的方面来看,这种移情是推动治疗的动力或者阻力,但最后都是要约束、化解或克服的东西。也就是说,这种情感注定不能越界,不能变成亲密和承诺,注定会被引导利用,使之步入自我成长和接纳的“正轨”。

而咨询室之外的现实中发生的情感,不一定比咨询室中的移情更纯粹更无辜,但是它的命运是未定的,可以变成长相厮守,也可以在激情中很快地消磨殆尽,可以变成更近的身体性的交流,也可以变成一个被戳破的谎言气球。
October 31, 2024 at 12:59 AM
我倾向于认为,所谓的“小资气质”生活是社会应该努力去保障的每个人应该具有的人权,而不是特权。
如果说这种“岁月静好”是一种特权,那么可能会滑坡地推论出“只有最底层最悲惨最没有尊严的生活是值得关注、肯定和鼓励的”这种结论。
如果说“小资生活”是一种(理应)普遍的人权,那么我们在没有免除社会对底层民众的支持义务的同时也肯定不同居民生活多样性的意义。
也就是说,我会认为,关注和强调不平等,不必只着眼于最低洼处,也不意味着去否定那些暂时摆脱了最底层处境的人的生活。
不必去纠察谁是成分更纯的弱势群体,我想重要的是从自己出发,去观察分析具体的生成、操演、再生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
October 30, 2024 at 1:36 AM
好吧我错了,有一些还是有一点点张力的🤫
October 20, 2024 at 11:52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