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尧
ashyao.bsky.social
长安城尧
@ashyao.bsky.social
上海 -> 東京|国を持たないKING
做过一些性/别公益的程序员
不在柜里🏳️‍🌈
爱已成为不可能,而只有正义却又不够
或许恨世界和恨自己是同一件事,尤其是无法改变什么的时候
November 4, 2025 at 4:32 AM
其实很多关于华人民族性/移民的讨论都是“德国犹太移民-东欧犹太移民”,“北部意大利人-南部意大利人”的翻版啦。
另一点是想到美澳加都用排华法案作为现代签证制度的起点(听起来很像苦难叙事但这是真的),我热爱偷渡的福建先祖怎么不算是激进平权的第一战线。
October 22, 2025 at 2:07 PM
我们可以简单把羞辱分为外部排除和内部排除两类。
外部排除的例子是异性恋对Gay的羞辱,通过“不是我”的安稳维持自己的“正常性”。
内部排除则是羞耻链条中向下踩的行为,被欺负的人去欺负更为弱势的人。
回到这个帖子,我们看见贴主以猎奇式词汇所描述的贬义场景,也恰好隔开了他所嘲讽的群体和他自身作为观察者的安全地位。考虑到大家都在同一秩序(Gay审美链条)之下,这是一种内部排除。
换而言之,在外部的歧视之外,Gay内部的羞耻也在蔓延(身体是否可欲决定了能否得到尊严),于是羞辱别人成为了自我保护,又反过来加深了这一体系。我不知贴主发言后是否感到了安心,但我觉得一个没有人可以任意羞辱其它人的社群氛围会更好
October 15, 2025 at 3:14 AM
确实,“离开小镇以成为Gay”是很好说出口的故事,“离开小镇以摆脱自己的出身”则不是
September 29, 2025 at 5:35 PM
这个夏天比上一个好过一点。
虽然遇到的事没有更好,但我不再纠结我的过去,或是继续希冀远方能给我答案了。
断断续续病了一个月,对象去旅游正好有独处的时间,昨天重新读了加缪的《重返蒂帕札》。
我们在这个时代,只需要一些缝隙就好,那就是我们的生存空间。
July 28, 2025 at 3:05 PM
认真整理了下,我日常生活最容易在:
- SNS(X、Bluesky)
- Youtube视频评论区
直遇排外主义的日语言论,这对本来就很容易应激的我来说非常糟糕。
作为解决方案:
- 我前段时间删除了X的账号,并且我意识到Bluesky虽然有很多友好的人,但他们对保守主义内容的批评在我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也可能引发情绪。情绪不好的时候应该积极撤离所有平台。
- 评论区在这个时代毫无意价值,我用了Shut Up: Comment Blocker插件屏蔽电脑端的评论。手机端的解决方案是打开限制模式,这样就无法看也无法评论了。
July 22, 2025 at 5:45 PM
看国民民主党和参政党的席位,确实是民粹主义的胜利了。
www3.nhk.or.jp/news/html/20...
July 20, 2025 at 4:42 PM
与这个时代相处久了,就感觉所有人都在扯着大喇叭要别人看自己,同时别人的眼光又把行动灼烧至变形。我还是更相信“看着不对就是不对”,别人如何与自己缠斗是一码事,我不想贡献我的注意力了。
July 6, 2025 at 4:36 PM
图3. 在商业广告包围中,在各国和企业的形象管理中,比这一切更像デモ(示威)的、发生在中国的议题。
June 8, 2025 at 12:16 PM
图2. 去年游行队伍的尾声,有一群穿黑衣服的人在抗议,抵制Tokyo Pride接纳了8家BDS运动(巴勒斯坦民间的非暴力抗争)点名企业的赞助。今年的Tokyo Pride宣称将不再包括BDS名单的企业作为赞助商。今年ta们也来了,说Free Palestine.
June 8, 2025 at 12:16 PM
图1. 美企不再赞助,且摊位大规模撤出Tokyo Pride. 可口可乐、谷歌微软、自然还有Gay不知道为什么有人爱得死去活来的苹果。今年Tiktok来了。
June 8, 2025 at 12:16 PM
一样酒驾,一样撞小学生,一样肇事逃逸,标题的情感导向和舆论的回应却是天差地别。
国族主义在哪里都是一种受害者叙事,可以说这些情绪有其依据,但议题设置和社会舆论引导也早已更广范围地堕落。
May 27, 2025 at 6:07 AM
整体上作为第一次这么直白被表达恶意,意外感到了沟通的感觉。或许是因为这场对话完全发生在私人之间吧,所以没有表演,没有胜负。如果是公共平台,那么就只是「受害者代表」和「正当性捍卫者」的决斗了,谁都不可能软化的,因为有源源不断的道义正当性赶来。
然后又想到我朋友发过的一段话。Story of my 20s: Came to America to be gay. Only to have become Asian.
May 5, 2025 at 9:00 AM
April 17, 2025 at 4:41 AM
小红书上的顺直女们最近在流行一种猎巫:点开微信小程序,搜索XX健康,就能看到好友中有多少男同多少HIV感染者(反正她们的逻辑是这样的)。
这样的事被转发开来肯定是被要骂几句的,然后这消息会被激女搬运过去作为“男同也是男的,都是邪恶的同谋”的论据;激同也有话说的,“顺直女也是顺直,都是压迫的一方”……
社交媒体的恨就是这么容易,甚至不能算是无中生有,恶意容易团聚而且就是那样赤裸裸地展现给你。而在这样的无限循环中,如果有人说要团结,说Ally,基本上只有两边不讨好的份。而且我自己也不信这一套了,在所有人恨所有人的季节里。
March 4, 2025 at 4:21 AM
这篇文章有点真实到残忍的感觉,我还记得我最焦虑的时候和朋友聊天,他和我说“会好起来的,以年为单位,每年都会比前一年好一点”。希望去国者都能够找到这样的一种平和。
《离散与归宿:荷兰日料店里的母子错位对话》
diyin.org/article/2025...
February 1, 2025 at 1:43 AM
端传媒这个回复也太赞,这下谁能分得清你和人民日报。
或许所谓的理想就是这样的吧,过几个月大家也就忘了。
January 17, 2025 at 12:47 PM
回顾一首11年的歌
November 5, 2024 at 2:59 PM
小红书上看到了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失权”这个词真的很贴切,无论努力与否,移民的上限和下限就取决于当地社会对移民态度的上限与下限。离岸异见者不现实,移民政客也不现实,那么多适应的努力,那么多表述或不表述,或许就是“我不不仅没有被邀请,也放弃了上桌”。
如果我是日本人,肯定无法忍受自民党——它与统一教会的勾结、它在性别议题上的保守、它的愚民、腐败和反智——我的政治抑郁根本不会好。但在这里,我不再有切身实在的关心,和朋友说的是说天地宽广大有去处,这是一种永驻和国籍无法改变的冷静。
———
原帖作者:小红书用户 凛
原帖链接:xhslink.com/a/lWjs4wD1UnlY
October 23, 2024 at 3:25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