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瞬间感到自己的主体性太容易被动摇了,我有时无法明确地知道我是谁,甚至女权只是我找到的,最“像我”的东西,于是我把她人格化,逃避“找我”这件事。
这可能是所谓“拿宏大叙事掩盖个人创伤”的底层原因之一。
我有一瞬间感到自己的主体性太容易被动摇了,我有时无法明确地知道我是谁,甚至女权只是我找到的,最“像我”的东西,于是我把她人格化,逃避“找我”这件事。
这可能是所谓“拿宏大叙事掩盖个人创伤”的底层原因之一。
不过还是因人而异,一切运动以自己的感受为首要考量😌
不过还是因人而异,一切运动以自己的感受为首要考量😌
两马同槽而食,共饮一溪。 忽一日,小妹失其所在。
重逢时,各披彩衣,立于沙场两隅。 鼓声震地,姐嘶曰:“妹,归来乎?”
妹答:“旗色既异,何以同归?”
姐仰天长啸:“胜者骑手,败者马骸。”
语毕,奋蹄掀背鞍,骑手轰然坠地。
妹亦抖落金鞍,双骑并驰而去。
彩衣委泥淖,如弃敝履。 此后旷野中时见无鞍之马,鬃毛如焰,踏碎无数缰绳。
残阳照见泥中战旗,竟生出细瘦野花。
这真的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史书这类文体的魅力
两马同槽而食,共饮一溪。 忽一日,小妹失其所在。
重逢时,各披彩衣,立于沙场两隅。 鼓声震地,姐嘶曰:“妹,归来乎?”
妹答:“旗色既异,何以同归?”
姐仰天长啸:“胜者骑手,败者马骸。”
语毕,奋蹄掀背鞍,骑手轰然坠地。
妹亦抖落金鞍,双骑并驰而去。
彩衣委泥淖,如弃敝履。 此后旷野中时见无鞍之马,鬃毛如焰,踏碎无数缰绳。
残阳照见泥中战旗,竟生出细瘦野花。
这真的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史书这类文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