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还没有分析的能力,写的内容也没什么条理。但我发现,每次写完,心情都会轻松一点。
文字是一种天然的第三视角,当情绪被写下来,就不再只是一团混乱的感觉,而是可以被“看见”的事物。
每隔几年,我会快速翻看一次旧日记。慢慢地,我惊喜地发现:
中文母语 英语能讲就行 语法什么的不管 可以看一下远程的中英双语的客服岗位
缺点可能有时差和银行账户自己得搜索资料
优点我感觉英语口语能刷一堆中国人 中文防止越南人 科学上网也刷一堆人
所以竞争还挺小的
中文母语 英语能讲就行 语法什么的不管 可以看一下远程的中英双语的客服岗位
缺点可能有时差和银行账户自己得搜索资料
优点我感觉英语口语能刷一堆中国人 中文防止越南人 科学上网也刷一堆人
所以竞争还挺小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只想过隐居的生活,学术圈这种要不停宣传自己才能有项目有钱的氛围真是太不适合我。
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只想过隐居的生活,学术圈这种要不停宣传自己才能有项目有钱的氛围真是太不适合我。
也许很多人,从这类高中成功进入理想大学之后,生活却再也找不到过去的乐趣,也不再有求知的欲望,总在怀疑自己,甚至有冒名顶替综合征,ptsd,cptsd等一系列症状,但本人感受不到任何问题,持续用高中的标准来逼迫自己。
也许很多人,从这类高中成功进入理想大学之后,生活却再也找不到过去的乐趣,也不再有求知的欲望,总在怀疑自己,甚至有冒名顶替综合征,ptsd,cptsd等一系列症状,但本人感受不到任何问题,持续用高中的标准来逼迫自己。
我小时候因为整个社会的重男轻女,我极度讨厌自己的性别并在大学时寻求变性。但后来了解了男生真正的生活状态和习惯,又接触了女权,自然女,认识到自己的生理性别多么的宝贵。如果我青少年时期就用了激素破坏了健康,破坏了自己创生的能力,现在只会后悔莫及。
但欧美似乎不存在这种重男轻女的文化氛围,为什么很多小孩还是会厌恶自己的性别?他们的生理卫生课不是很全面吗?
一个小孩子很容易受到周围亲密的人的影响,有时甚至只是一个比自己大两三岁的哥哥姐姐,几句话都可以改变孩子的看法。是不是他们接触了这样的个体导致他们讨厌自己的身体?
我小时候因为整个社会的重男轻女,我极度讨厌自己的性别并在大学时寻求变性。但后来了解了男生真正的生活状态和习惯,又接触了女权,自然女,认识到自己的生理性别多么的宝贵。如果我青少年时期就用了激素破坏了健康,破坏了自己创生的能力,现在只会后悔莫及。
但欧美似乎不存在这种重男轻女的文化氛围,为什么很多小孩还是会厌恶自己的性别?他们的生理卫生课不是很全面吗?
一个小孩子很容易受到周围亲密的人的影响,有时甚至只是一个比自己大两三岁的哥哥姐姐,几句话都可以改变孩子的看法。是不是他们接触了这样的个体导致他们讨厌自己的身体?
就是不知道这是不是人格分裂第一步
就是不知道这是不是人格分裂第一步
….怎么感觉就…这个家散了…明明单亲妈妈带着俩孩子终于成年了,开开心心一起享受生活不好吗,大老远要搬去和老头儿住。
欧美人的奇怪观念。
….怎么感觉就…这个家散了…明明单亲妈妈带着俩孩子终于成年了,开开心心一起享受生活不好吗,大老远要搬去和老头儿住。
欧美人的奇怪观念。
昨天我拿起手机思考了一圈,决定把想说的话发给chatGPT。它会即是回复我,我不回复也没有负担。顺利早睡。
买了一个手机锁,准备试一下睡前把手机锁起来,拯救我的睡眠。
昨天我拿起手机思考了一圈,决定把想说的话发给chatGPT。它会即是回复我,我不回复也没有负担。顺利早睡。
买了一个手机锁,准备试一下睡前把手机锁起来,拯救我的睡眠。
其实手机上的app我也没有什么特别沉迷的,我的关注已经被精心筛选过,其他推送我觉得都很没意思,所以很少看。最近唯一沉迷的就是游戏,平时也没觉得有意思的游戏,但跟工作比起来就显得特别有趣,实际上非常无聊,就是刷新,做任务,打怪,一些毫无意义的打斗和收藏游戏。所有的稀有品都是商家的trick,宝可梦配色大多鲜艳土气,搞几个异色宝可梦就好像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一样。各种道具和进化花样,就为了去打架,游戏还回避了宝可梦会疼,会死,
其实手机上的app我也没有什么特别沉迷的,我的关注已经被精心筛选过,其他推送我觉得都很没意思,所以很少看。最近唯一沉迷的就是游戏,平时也没觉得有意思的游戏,但跟工作比起来就显得特别有趣,实际上非常无聊,就是刷新,做任务,打怪,一些毫无意义的打斗和收藏游戏。所有的稀有品都是商家的trick,宝可梦配色大多鲜艳土气,搞几个异色宝可梦就好像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一样。各种道具和进化花样,就为了去打架,游戏还回避了宝可梦会疼,会死,
因为和周围人聊不来,缺少思维碰撞,我已经很久没在工作场合以外和人说话了。
听博客,看视频,访谈,新闻,然后参与留言讨论,我觉得都可以获得社交满足感。打游戏,交流游戏心得也可以。
周围驴屌之事完全与我无关。
因为和周围人聊不来,缺少思维碰撞,我已经很久没在工作场合以外和人说话了。
听博客,看视频,访谈,新闻,然后参与留言讨论,我觉得都可以获得社交满足感。打游戏,交流游戏心得也可以。
周围驴屌之事完全与我无关。
和她们聊聊天觉得仿佛充了电。
和她们聊聊天觉得仿佛充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