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 Initium Media
banner
initiummedia.bsky.social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initiummedia.bsky.social
端傳媒成立於2015年,專注原創深度報導,已獲逾百項新聞及攝影大獎。成為訂閱會員,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
「我們的土地和森林不是商品。請尊重大自然與生活在森林中的人民。」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COP30 )第一周會議甫結束,邁入第二周前夕,主辦城市 #巴西 貝倫(Belém)的街頭掀起另一場氣候行動高潮。11月15日,全球社運團體、原住民族與 NGO 共同號召的「人民高峰會」(Cúpula dos Povos)也宣告結束,在COP30談判會場外舉行大規模遊行,呼籲氣候正義不該侷限於談判桌,並強調原住民族在生態保護行動中的角色不可取代。
November 18, 2025 at 1:00 AM
中國大陸青年編劇「 #古二 」(程駿年),過去兩年持續指控王家衛剝削自己的勞動成果,聲稱《 #繁花 》中若干主要人物和主線劇情出自自己筆下;另外古二身患一種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罕見病「肯尼迪病」,他指自己不光參與編劇工作,還要當 #王家衛 的個人助理,並給王家衛及署名編劇秦雯等人做飯,繁重的工作和在劇組所遭受的霸凌加重了他的肌肉萎縮症狀,而他在劇組的酬勞只有幾千元。

古二的維權訴求,從一開始就折射出 #中國影視行業 的種種弊病,到今年11月「錄音門」事件,因錄音涉及王家衛吐槽多位明星,而終於引發公眾的八卦熱情,甚至錄音公開了王家衛閒聊時的一句話,稱中國是「一個貪婪的一黨制國家」。
November 18, 2025 at 12:00 AM
2025年7月19日,中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出現在位於 #西藏林芝米林水電站 壩址的一處開幕儀式上,宣布這項將耗費約1.2萬億的 #水電工程 正式開工。工程將建設5座梯級電站,電力以外送消納為主,兼顧 #西藏 本地自用需求。

這是自 #三峽工程 1994年舉行奠基儀式以來,中國在三十年裏第二次有高層領導人為一個水電項目的啓動儀式揭幕。根據公開信息,雅下水電站的規劃地點位於 #雅魯藏布江 下游的「大拐彎」峽谷段,這一區域在50公里的直線距離內,形成了2000米的落差,被認為是「世界水能富集之最」。工程的計劃裝機容量為6000萬千瓦,規模上相當於三個三峽電站。
November 17, 2025 at 12:00 AM
今年7月中旬,#工會 從個別會員得悉,浸大清潔承辦商將從8 月初由「 #惠康 」轉為「 #莊臣 」,但莊臣卻遲遲未有交代新合約條件。工會職員、理事及義工開始到校了解情況,同時莊臣宣佈新合約條件,月薪只加0.32元,引起工人強烈反彈。

於是,工會鼓勵工友集體討論,凝聚共識爭取更佳待遇。最後,莊臣在罷工行動的壓力下,答應每月加薪$500。工友的靜坐行動未及半日,即告凱旋。事情說來平平無奇,歷時不及兩星期,也沒有轟烈的行動畫面。雖然加薪幅度不多,但在經濟下行的形勢下已算不錯。
November 16, 2025 at 12:00 PM
浴室裡,全裸的阿 Fe 脫掉黑色內褲,坐到馬桶上,從陰道取出放了12小時的月經杯。她接著向鏡頭展示深紅色的經血,透過月經杯的刻度,可看出當天的血量。「我本身屬於多血的,第一天都有25毫升左右⋯⋯」她說道。

這系列影片名為「身體力行性教育」,拍攝於2022年,由阿 Fe 本人示範月經杯使用、講解陰部構造、如何處理陰道炎。影片發佈在 X 上(當年仍稱推特),並備份到成人網站 Pornhub 。
November 16, 2025 at 12:00 AM
一個平日的晚上,香港西營盤。街角的一間咖啡店,從偌大的玻璃窗看進去,年輕男女正隨爵士音樂歡快地起舞。並非只如夜店中隨節奏擺動身體,亦非排列規整的舞蹈,但在輕快音樂之中,既帶規律又自由的舞步、與韻律同步的迴旋與身軀、還有舞者不住上揚的嘴角,彷如將觀者帶到另一個時空,一個全然陌生的時空——1920年代的美國。

來自90年代初美國的 #搖擺舞 (Swing Dance),近十年在亞洲地區發展漸趨蓬勃,在香港也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愛好。在社交舞不算普及的城市,是什麼吸引他們一起搖擺?
November 15, 2025 at 10:30 AM
端傳媒升級帶來了一系列尋寶、導覽與對話的任務,來到新手村計畫最後一站,端傳媒邀請你走進新手村的展示廊——開箱「編輯的新聞地圖」。

大家都有專屬的收藏,紀錄屬於自己的新聞地圖,端編輯部也不例外!
這次我們邀請了 5 位編輯及記者來開箱他們的私人收藏。

11月15日至11月20日活動期間,在指定日期都有一位編輯或記者開箱自己的新聞地圖,分享他們的閱讀路徑與編輯思考,邀請你一同探索這些報導背後的脈絡與判斷。除了解鎖編輯部的私人收藏,你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與編輯們一起討論報導背後的脈絡與判斷。
November 14, 2025 at 3:30 PM
#英國廣播公司 (BBC)長壽紀錄片節目《Panorama》在2024年美國大選前夕播出的《Trump: A Second Chance?》一集,因剪接拼貼時任總統唐納・特朗普(Donald Trump)2021年1月6日演講片段而引發爭議。畫面被指誤導觀眾,營造出 #特朗普 煽動支持者衝擊國會的印象。
November 14, 2025 at 3:16 PM
「愛潑斯坦文件案」的爭議持續。眾議院民主黨人士11月12日公布已故富商傑弗里・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的電子郵件。郵件中寫道,總統 #特朗普 曾與一名 #愛潑斯坦 的性犯罪受害者在愛潑斯坦家中待了幾個小時。此外,還有消息顯示,特朗普對愛潑斯坦的性犯罪行為知情程度遠超過他公開承認的範圍。愛潑斯坦在2019年因涉嫌性侵以及與未成年人性交易被捕,後在獄中身亡,官方稱為自殺,但外界長期質疑死因不單純。
November 14, 2025 at 12:17 PM
洪水來的那天,梁家瑋正和朋友分別在村裡,開車載送行動不便的長輩前去光復國小避難。梁家瑋住家地勢較高,那時水剛淹到成人小腿高度,但距離不到三百公尺的光復國中一帶,水已經漫到腰了。就在他正攙扶著老人上車時,聽見村長正對另名不捨電動代步車,猶豫著該不該撤離的長輩吼叫:「現在你是要命還是要車啊!」
November 14, 2025 at 10:00 AM
#美國 #眾議院 11月13日終於通過延長資金法案的表決,結束了長達43天的史上最長 #政府關門 狀態。該案最終以222:209票數通過,共有6名民主黨眾議員「跑票」投下同意,部分棄權或未投票。法案宣布通過之後,議會響起熱烈的掌聲,有報導稱少數議員起身走了出去,但所有人臉上都寫著如釋重負。
November 13, 2025 at 2:35 PM
生活在北半球的人們或許會長抒一口氣:夏天終於撐過去了。咒罵高溫天的記憶會淡去,當進入黑夜漫漫的秋冬、穿上臃腫羽絨服,許多人會回過頭懷念夏季,重新將它與海水、陽光的浪漫意象融在一起。然而,隨着 #極端炎熱天氣 的增加,如今的夏日不像艾力・侯麥二十年前的電影裏那樣帶有玫瑰色濾鏡。

城市硬體、基礎設施正被 #高溫 扭曲變形,電線走火、柏油路融化、鐵軌變形造成事故、窗戶玻璃因受熱膨脹而破裂——像一根劃開的火柴,極端高溫正在點燃日常生活的未知風險。「這些城市、工業設計最初可能沒有想過要適應這麼高的氣溫。」台灣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研究員龍世俊告訴端傳媒。
November 13, 2025 at 11:00 AM
經過第一週的地圖探索,你是否已經初步了解端的新聞世界了呢?這不只是設計與功能的更新,更是我們想與讀者重新相遇的契機。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將以一系列互動活動,邀請你一同探索端的新聞群島。

繼「探索新聞地圖」之後,我們開啟了新的篇章:《新手村計畫》。這裡是新聞群島邊緣的一座小村落,為剛抵達的旅人點亮第一盞燈。在這裡,有熟悉地圖的嚮導 — 編輯們,他們知道故事的源頭,也會指引你找對對真相探求的的方向; 更有來自遠方的同行者 — 記者們,他們帶回真實的見聞,邀你一起思考、提問與對話。而在村落中央的島民廣場,旅人們可以坐下來聊天、交換想法,讓新聞在彼此之間流動、延續。
November 12, 2025 at 3:26 PM
「大家不妨自己去 references 度 click 吓 d hyperlinks,大部分都係死 link,Google Scholar 都 search 唔到嘅。(大家不妨自己去 references 按進那些超連結,大部分都是失效連結,Google Scholar 都搜尋不到)」

11月8日,一個名為「Katy Wong」的帳號在 Threads 上發文,附上連結,稱從朋友口中得知 #港大 有幾位教授發表 #論文 ,當中包含大量的 AI #幻覺 ,該帳號又引述他朋友指有同事曾匿名舉報,但大學表示不接受匿名舉報,所以才代他們公開事件。
November 12, 2025 at 12:52 PM
一艘載有約70名 #羅興亞 (Rohingya) #難民 的船隻,11月7日傳出沈沒於東南亞的安達曼海,到11日為止至少確認27人死亡、13人生還。該船隻是從 #緬甸 出發,欲前往 #馬來西亞 尋求庇護,馬來西亞與泰國警方將合力搜索與打撈,預計至11月15日為止。
November 12, 2025 at 12:36 PM
#香港 第八屆 #立法會 #選舉 將於12月7日舉行,是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後第二次立法會選舉。提名期尚未開始前,會有議員 #棄選#大換班 的消息已在政圈流傳,甚至幾度傳出有名單。但當現任議員中包括上屆「受祝福」當選的政治新貴張欣宇及林素尉,以及建制派政治明星葉劉淑儀通通棄選,仍令公眾感到意外。
November 12, 2025 at 12:30 PM
2022年烏克蘭戰爭後, #跨國代孕產業鏈#烏克蘭 遷移至位於高加索的 #格魯吉亞 。對無法在本國合法代孕的中國委託父母而言,格魯吉亞成了「可操作」的選項;對來自烏克蘭﹑俄羅斯與中亞的單親﹑低薪女性而言, #代孕 報酬則像是一條穿越貧困與負債的「捷徑」。

一名中國「 #奶爸 」曾對我們說,跨國代孕可能有剝削的成分,但並沒有任何強迫因素在其中,因為代孕母親自覺決定把自己的身體給誰使用、如何使用,本質上和上班換取報酬沒有區別。但這種看似中性的市場語言,往往遮蔽了風險如何沿着階級與性別被外包,也忽略了代孕隨產業化而來的黑暗面。
November 12, 2025 at 11:15 AM
日本首相 #高市早苗 近日在國會答詢中表示,若 #台灣 發生涉及軍事行動的緊急狀況,可能構成 #日本 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中國 駐大阪總領事對其言論強烈反彈,並在社群平台發難,意有所指地暗稱「砍掉侵入者的頭」,中日雙方掀起外交風波。

近年在 #安倍 政府推動下,大量聚光燈打在「 #台灣有事 」的討論。前首相安倍晉三在2021年的日美安保協議會談上,首次公開提出全稱「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日語:台湾有事は日本有事)論述,主張台灣海峽的安全局勢與日本緊密相連,若台海發生戰爭,日本或美日同盟應該需要武裝介入。
November 11, 2025 at 11:01 PM
#虎鯨#海豚 們的最終宿命一直在牽動著整個 #法國。位於法國蔚藍海岸昂蒂布#Antibes )的Marineland,曾是歐洲最大型的海洋主題公園之一,尤其以虎鯨和海豚表演聞名。然而,該園自2025年1月正式關閉以來,這片原本充滿遊客與掌聲的場地變得空曠荒涼,剩下2頭虎鯨和12只海豚,只能在原本表演場地中繼續度日。而牠們的最終命運,已經成為一個遲遲無法解決的倫理和法律難題。

#Marineland 的關閉並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長期疊加的結果。首先,關於鯨豚圈養和表演的倫理爭議不斷升溫。此外,影視傳媒的傳播,也讓更多公眾理解圈養鯨豚的負面效應。
November 11, 2025 at 4:50 PM
端傳媒正在尋找一位產品經理,主導我們整體會員體驗的設計與優化。你將負責規劃和完善會員旅程,涵蓋網站、 App 和電子報(新聞信)的整合體驗,同時與技術負責人及跨部門團隊(設計、行銷、用戶運營等)密切協作,確保會員功能與流程順暢,並契合我們的品牌使命。

如果你有意參與打造一個真正以讀者為中心、值得信賴與付費支持的數位新聞平台,請將你的個人簡歷和求職信發送至:recruit@theinitium.com。

全職遠程工作,無地域要求。常態上班時間可根據你所在的地點靈活調整。

了解更多有關職位的詳情:https://buff.ly/SFnGwQn

我們期待你的加入!
November 11, 2025 at 2:15 PM
在超強 #颱風樺加沙 襲港一個月後,#香港 仍可見今年第二個十號風球留下的破壞痕跡。

將軍澳海濱長廊旁,多家被嚴重損毀的餐廳仍在修復;在香港仔,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的玻璃大門被海水沖毀仍然圍封。所幸,這場帶來驚濤駭浪的颱風未造成嚴重傷亡,破壞主要限於沿岸設施。

「香港的氣候韌性其實很高,相對於全世界大城市來說,香港很多方面都值得稱讚。」前香港天文台長岑智明對端傳媒表示,全球少有地方像香港那樣在超強颱風後幾乎一日內恢復運作,但問題是「應對將來的挑戰,我們要看哪個方向做得更好 。」
November 11, 2025 at 12:00 AM
在被警察衝擊後的第二週,一個禮拜天,#錫安教會 的線上主日禮拜照常進行。

這場 #禮拜 由40歲的龍降恩主持。這位正在美國讀神學博士的牧師面容肅穆、語調沉穩,只在說起被捕的共事者時出現了短暫的哽咽。「再大的風雨,禮拜依舊繼續。」龍降恩堅定地對信衆們說。線上會議的畫面中,龍降恩的身後是一張錫安教會的合照,每個人都笑容燦爛,錫安教會的創始人 #金明日牧師 坐在中間。

如今,這張背景合照中有多人正被警方刑事拘留。10月9日起,錫安教會在全國各地的牧者、同工相繼被警方拘捕,總計30人左右,多人被指控涉嫌「非法利用網絡信息罪」。
November 10, 2025 at 12:00 AM
#民主黨 在此波選舉大勝之後,黨內各派系始終針鋒相對,主張選舉結果證明自己所代表的路線代表著政黨的未來,自己的陣營為黨找到了致勝策略。或許,他們說的都有道理。

在2025年度的美國選舉中最受矚目的三場選戰,分別是 #維吉尼亞州#紐澤西州 的州長選舉,以及 #紐約市市長選舉。民主黨在兩州所推派的候選人屬於中間派,而紐約市則由屬於「民主社會主義」(democratic socialism) 路線的左翼候選人出線。三位候選人通通取得勝利,且勝利幅度也都符合甚至超出預期。
November 9, 2025 at 12:00 AM
在我們內部的記者圓桌裡(是記者們互相報題﹑評稿﹑交流的會議,氣氛很好,是個人最喜歡開的會),我經常跟記者們說:當記者的責任就是要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個問題的專家。

這句話的operative words有兩個,一個是「短時間」,一個是「專家」。至於「專家」就需要用一點篇幅解釋了。我們是做深度報道和評論的新聞機構,開端十年來文章以長聞名,「深度」自然就代表了我們比其他媒體更深入事件的肌理,問比表面事實更深入的問題,探索更多的維度──人的﹑結構的﹑社會的,甚至道德與哲學的。
November 8, 2025 at 3:15 PM
#美國 資深眾議員 #佩洛西 (Nancy Pelosi,裴洛西)11月6日宣布未來不再參選,近40年參政生涯將在2027年1月卸任時劃下句點。佩洛西是美國史上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曾任聯邦眾議院議長的女性。她以強勢、實際的風格獲得跨黨派敬重,帶領 #民主黨 度過許多危機,至今仍是美國政壇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November 8, 2025 at 1:41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