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摩托
immusoul.bsky.social
土摩托
@immusoul.bsky.social
Science,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reporter.
#鉴片 第四集太牛逼了啊啊啊啊!我熟悉的Gilligan又回来了!其实我最喜欢他的一点就是高智商,他设计的很多情节都是普通文艺青年不可能想出来的,这个才能终于在这集重现了。PS:这集甚至出现了我非常喜欢的性格演员Jeff Hiller,就是某人某地里的那个可爱的gay.
November 22, 2025 at 3:49 AM
#鉴书 终于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这本书用逻辑学作为线索,串起了人类知识体系的发展史,尤其是绝对理性的诞生和幻灭,特别适合作为理科非虚构写作者的工具书使用。书里提到的大部分内容光看书是不够的,作者只是列出了一些纲领,几乎每段话都需要读者再去查找更多的辅助材料,所以这本书更适合用来复习,而不是学习。
November 22, 2025 at 2:10 AM
#书摘 经验主义、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以及贝叶斯统计的方法论,都强调了经验在知识构建中的关键作用。通过不断的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修正和更新自己的认知,使之更加符合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如果用贝叶斯统计重新定义理性,它将不再是简单陈述已知的事实,而是描述我们对事实的信心,或者说对其可能性的评估,这可能是当今认知知识的唯一有效途径。
November 22, 2025 at 1:55 AM
#鉴片 BBC Scotland拍的一个摄影师系列,主角是苏格兰摄影师David Pratt,他1980年代去阿富汗拍摄苏军入侵,多年之后一个摄制组跟着他重返阿富汗,拍摄了塔利班执政下的新阿富汗。我的第一感觉是佩服,这才是真正的战地记者,相比之下我那几次中东之行都是游客。我的第二感觉就是他毕竟只是一名摄影记者,对阿富汗的描述太过感性,完全无法触及到这个糟糕国家之所以如此糟糕的本质,所有的描述都流于浮潜。或者说,全都是说给欧美的白领小资们听的。
November 21, 2025 at 4:25 PM
#鉴片 看了两集弃了,里面的人物没有一个我能共情的,而且编剧想干什么已经可以一眼看到底了。
November 21, 2025 at 5:13 AM
#每日一图 再发4张叶子老师拍的我。当时我和叶子还有褚乔一起租了辆野马敞篷车在夏威夷岛转了一圈,途中遇到一个景点,我们仨停下来拍了好多臭美照,但显然我不是这个料,刚摆了个Pose就遭天谴了,叶子老师把全过程都拍下来了。
November 20, 2025 at 11:50 PM
#书摘 总的来说,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是渐行渐远的两套思维方式。前者以洛克、杜威为代表,重视经验式的摸索,讲究日拱一卒式的尝试,以及“走一走,看看效果”式的处理方式,希望通过自由讨论解决问题。后者是在数学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康德、笛卡尔所推动的关于万事万物的“大规划”和“大设计”为代表,它是受数学第一性原理启发而出现的思维方式。(中华民国选择了实用主义,新中国选择了理想主义)
November 20, 2025 at 11:31 PM
我有点理解盖茨老师了,人类最紧迫的问题哪是气候变化啊?!
November 20, 2025 at 7:02 PM
3年前我在纽约见到李菁老师,她是来美东做人物访谈的,现在这个访谈系列终于上线了,恭喜我的老领导。
November 20, 2025 at 3:25 PM
#鉴片 观赏性非常强的一部4集美剧,讲的是一个大家都很不熟悉的美国总统Garfield从参选到被刺杀这短短半年时间里发生的事情,把美国的选举政治从头到尾讽刺了一遍。编剧把Garfield塑造成了一个几近完美的人,我有点不敢相信,所以我更关注刺杀他的那个刺客Guiteau的故事(Matthew Macfadyen演得特好,估计会得奖吧)。这哥们是个精神病,幻想自己在总统竞选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遭冷遇后心生怨恨,开枪刺杀了Garfield。按照这部剧,这位刺客曾经在一个性解放公社住过一段时间,但没人愿意和他发生性关系(有资料说他是包茎),从此心理变态了。
November 20, 2025 at 3:20 AM
#每日一图 好久没见的叶子老师突然发来一张图(图一),是她在旧金山偷拍的我。这张照片勾起太多回忆了,当年我们一起乘坐环球邮轮周游世界,着实去过太多好地方了。再发几张我和叶子老师的游客照,祝她转换身份之后越来越好!
November 20, 2025 at 12:25 AM
#书摘 除了杜威,对中国思想界影响颇深的还有一个人——罗素。他深入研究了黑格尔和马克思,还是英国工党的早期党员。罗素主张先解决政治问题,再解决经济问题。他认为“中国的政治改革在未来许多年内不可能采取西方模式的民主形式。民主的前提是人民能读写,并对政治事务有一定的了解。在中国,这些条件至少要等到一代人建立一个致力于公共福利的政府之后才能满足。你将不得不经历一个类似于俄国的阶段,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对人民进行必要的教育,并实现非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
November 19, 2025 at 11:38 PM
#每日一图 来4张统计图标,互相之间是有联系的。
November 19, 2025 at 2:42 AM
#书摘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他在中国讲学期间经历了作为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五四运动”的整个过程。杜威返回美国后,胡适作为实用主义在中国的诠释者,继续传播实用主义的思想。对于那个时期的中国人来说,社会改造和进步所学习的样板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苏联。这两个国家在当时都被中国视为先进的国家。放眼看世界的知识阶层在思考,体量庞大的落后国家究竟要走哪一条路?
November 18, 2025 at 11:33 PM
刚起床就收到喜讯,我牵线的一本书终于印出来了!好多年前我去杨欣老师在三江源建设的一个环保站参观,头痛欲裂的同时见证了绿色江河志愿者们在那里的幸福生活。环保不必都是苦哈哈的,环保志愿者们有专属于他们的快乐。
November 18, 2025 at 1:36 PM
#鉴片 网飞新纪录片,讲的是发生在穷人社区的一幢命案。看完最大的感想就是遇到精神病一定要躲,千万不要硬刚。像电影里这个穷人社区,每家每户都是House,相互之间隔得很远,邻居之间还是会因为一些小事吵架,唯一的解释就是那个开枪的白人大妈是个精神病。自由是美国的象征,但后果就是让很多精神病也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大家千万小心。
November 18, 2025 at 3:12 AM
#每日一图 看了这位写的影评,我突然意识到我那篇影评应该再补一章,把陀螺对马斯克这类科技狂人的讽刺加进去!
November 18, 2025 at 12:07 AM
#书摘 实用主义被美国人当成本土的第一个哲学流派,早期的奠基人包括美国本土的哲学家查尔斯·皮尔士、威廉·詹姆斯、约翰·杜威等。实用主义是美国工业进程中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带有强烈的反教条主义色彩和反抽象思辨色彩,反映了美国工业时代的求实和创新的精神。如今,它有各种变体,如西部精神、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
November 17, 2025 at 11:24 PM
杨一老师讲了两个多小时,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媒体已死,有事烧纸。
November 17, 2025 at 1:24 AM
#鉴片 我不喜欢PTA,他的甘草披萨、魅影缝匠和血色将至我都没能看完,因为实在是太他妈难看了!但架不住大家拼命推荐,终于看了这部,居然很好看,看来他是知道如何把电影拍好的,只要有票房压力就行。我很喜欢现场测DNA、公路追逐和最后的毒气室这3个情节,虽然出人意料而又非常合理,让我有一种看《老无所依》的既视感,但我不喜欢这个结尾,尤其和《老无所依》的那个结尾相比,一下子就看出PTA和科恩兄弟之间的差距了。
November 16, 2025 at 4:33 PM
#每日一图 库里和詹姆斯大概是最近这20年里NBA最好的球员,有这两张图为证。
November 16, 2025 at 12:16 AM
#书摘 冯·诺伊曼认为意识是无法用物理学定律描述的“外部”作用导致的波函数坍缩,而彭罗斯则认为是坍缩导致了意识的产生。彭罗斯挑战了强人工智能观念,即思维是脑的计算,意识是脑对信息处理的结果。他的这个想法立足于意识固有的非算法性质,他认为在基本数学逻辑法则之内理解数学是不可能的,需要依赖其他因素,比如洞见和直觉。
November 15, 2025 at 11:52 PM
#每日一图 看图学英语。
November 15, 2025 at 2:24 AM
#鉴片 第三集终于有点意思了,因为出现了一些事先很难想到的诡异情节,吉利根的想象力还是在线的。
November 15, 2025 at 1:15 AM
#书摘 爱因斯坦本人是一位实在论者,也是一位决定论者,因此他拒绝接受自由意志的观念。爱因斯坦坚信上帝不掷骰子。但玻尔说:“别告诉上帝该怎么干!”如果我们接受冯·诺伊曼关于意识在量子物理学中所起的作用的观点,那么我们的意识本身就变成了宇宙中最重要的事物。没有具有意识的观测者,物理实在就不存在。
November 15, 2025 at 12:01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