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念念不忘「中華文化」、「兩岸一家親」的藍腦人,不論來台是八十年還是四百年,都有這滿滿的支臭味。
那些念念不忘「中華文化」、「兩岸一家親」的藍腦人,不論來台是八十年還是四百年,都有這滿滿的支臭味。
這些刻板印象,不只來自過去國民黨教導的受壓迫民族的變態心理,當然還有許多老一輩身上受過的殖民時代傷痕。
即使現在台日交流頻繁,大部分台灣人對日本人都有些基本認識了,甚至不少人對日本認識是非常深的。但論及殖民時代,許多人對於日本「壓迫、歧視、欺負」台灣人的原因,還是只有「正邪、黑白、善惡、敵我」這種近乎白痴的思考程度。
這種小學生看壞人的能力,對台灣的長遠發展是有害而無益。
我只講一個小故事,供各位思考到底哪一種心態才是健康進步的:
我的韓國同事問我說:「為什麼你們台灣人不恨日本?」
我沒直接回答他,轉頭問了身邊的印度同事說:
這些刻板印象,不只來自過去國民黨教導的受壓迫民族的變態心理,當然還有許多老一輩身上受過的殖民時代傷痕。
即使現在台日交流頻繁,大部分台灣人對日本人都有些基本認識了,甚至不少人對日本認識是非常深的。但論及殖民時代,許多人對於日本「壓迫、歧視、欺負」台灣人的原因,還是只有「正邪、黑白、善惡、敵我」這種近乎白痴的思考程度。
這種小學生看壞人的能力,對台灣的長遠發展是有害而無益。
我只講一個小故事,供各位思考到底哪一種心態才是健康進步的:
我的韓國同事問我說:「為什麼你們台灣人不恨日本?」
我沒直接回答他,轉頭問了身邊的印度同事說:
所以,我覺得陳澄波是自找的。
而現在,這樣的人還是不少,找死。
所以,我覺得陳澄波是自找的。
而現在,這樣的人還是不少,找死。
其實,外國人也會覺得你台灣人明明就有個名字,為何總要再來一個?
我遇過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很少有人會放棄自己的名字不用、而另取一個。台灣人這麼做的比例最高。
台灣人對名字的態度很是輕率、非常不在意。我們被改名了,也總是無所謂。
例如:我的名字其實唸做Tèr Hián-koán.上小學時,硬生生被叫成支那語發音 Tái Siān-chhuân.
從來沒有人發現,這樣是不對的。
我們叫什麼名字,我們一直都不以為意。
其實,外國人也會覺得你台灣人明明就有個名字,為何總要再來一個?
我遇過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很少有人會放棄自己的名字不用、而另取一個。台灣人這麼做的比例最高。
台灣人對名字的態度很是輕率、非常不在意。我們被改名了,也總是無所謂。
例如:我的名字其實唸做Tèr Hián-koán.上小學時,硬生生被叫成支那語發音 Tái Siān-chhuân.
從來沒有人發現,這樣是不對的。
我們叫什麼名字,我們一直都不以為意。
為什麼同樣與支那一水之隔的菲律賓,不用擔心阿共仔打過來?
因為人家不跟中國搞什麼大屋頂,你飛機敢來,全世界都說你侵略。
而「中華民國」呢?
為什麼同樣與支那一水之隔的菲律賓,不用擔心阿共仔打過來?
因為人家不跟中國搞什麼大屋頂,你飛機敢來,全世界都說你侵略。
而「中華民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