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蓮瓣, 就欣然開敷!
無量劫來,娑婆與淨土,分別書寫了我們的歷史。
您不離不棄的冥護我 流轉了無量劫的迷夢,
我卻渾然不知--辜負了,錯過了。
然而,您念念不捨的光明,穿透我無明的業障,
緊要關頭,從淪墮的邊緣,喚醒我信受 歸命。
而今而後,歡喜信樂的每一念,都是您的名號;
不假思索,即可確認 無量壽無量光之處,
是我的歸宿,眾生的故鄉!
輪迴的終結,在您的淨土,有我的蓮(花身)影。
知我者,謂我心憂--三界如牢獄,對泣不求出
不知者,謂我何求--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象山慶) blog.udn.com/6ccc7d15/184...
我心中的蓮瓣, 就欣然開敷!
無量劫來,娑婆與淨土,分別書寫了我們的歷史。
您不離不棄的冥護我 流轉了無量劫的迷夢,
我卻渾然不知--辜負了,錯過了。
然而,您念念不捨的光明,穿透我無明的業障,
緊要關頭,從淪墮的邊緣,喚醒我信受 歸命。
而今而後,歡喜信樂的每一念,都是您的名號;
不假思索,即可確認 無量壽無量光之處,
是我的歸宿,眾生的故鄉!
輪迴的終結,在您的淨土,有我的蓮(花身)影。
知我者,謂我心憂--三界如牢獄,對泣不求出
不知者,謂我何求--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象山慶) blog.udn.com/6ccc7d15/184...
諸佛是大醫王,也是免疫力。已作攝取(有病治療),未做抑止(無病預防)。治身不求無病,病是逆增上緣,提醒我們世間無常,四大苦空,不戀娑婆,預作出離。環境,人群,一切有為法,都可能生病。有病看醫生,符合世間因果,帶著佛號與更多人結緣。身心之病為別業,環境之病乃共業。別與共交纏互動,所以自修其身(忠)可以治國平天下(恕),自淨其心有助於化他淨國土。
諸佛是大醫王,也是免疫力。已作攝取(有病治療),未做抑止(無病預防)。治身不求無病,病是逆增上緣,提醒我們世間無常,四大苦空,不戀娑婆,預作出離。環境,人群,一切有為法,都可能生病。有病看醫生,符合世間因果,帶著佛號與更多人結緣。身心之病為別業,環境之病乃共業。別與共交纏互動,所以自修其身(忠)可以治國平天下(恕),自淨其心有助於化他淨國土。
(象山慶25.10.23)
照片傳出之後,有人這樣回應:
將藥單化為柔葉,兩隻蛞蝓相依而食,
在舌尖中溫柔地擦拭著世界的傷。
那一刻,病與癒、痛與愛,
都融化在夜色的呼吸裡。
blog.udn.com/6ccc7d15/183...
真是太柔美貼切了。
(象山慶25.10.23)
照片傳出之後,有人這樣回應:
將藥單化為柔葉,兩隻蛞蝓相依而食,
在舌尖中溫柔地擦拭著世界的傷。
那一刻,病與癒、痛與愛,
都融化在夜色的呼吸裡。
blog.udn.com/6ccc7d15/183...
真是太柔美貼切了。
我輩凡夫,平生之任何時刻,得遇「善知識」,教令念佛,求生淨土,也等於「臨終遇善」,因為「生命無常,國土危脆」,業報何時結束,不能預知;須如印光師云「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頭上」,要有平時如最後的警惕。
「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傳普化,真成報佛恩。」稱念彌陀名號而得生彌陀淨土,是世間難信之法;能以此自信者,是「善男子、善女人」。若能教人信此,即是《觀經疏》所說:「欲得捨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惡道苦等,聞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為說之。若得一人捨苦出生死者,是名真報佛恩。」因為,順應諸佛以「念佛」門救度眾生的悲願。
我輩凡夫,平生之任何時刻,得遇「善知識」,教令念佛,求生淨土,也等於「臨終遇善」,因為「生命無常,國土危脆」,業報何時結束,不能預知;須如印光師云「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頭上」,要有平時如最後的警惕。
「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傳普化,真成報佛恩。」稱念彌陀名號而得生彌陀淨土,是世間難信之法;能以此自信者,是「善男子、善女人」。若能教人信此,即是《觀經疏》所說:「欲得捨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惡道苦等,聞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為說之。若得一人捨苦出生死者,是名真報佛恩。」因為,順應諸佛以「念佛」門救度眾生的悲願。
有人說,修行就是"修正"不如法的"行為"。這要有基本的定力與知見--在日常生活中淡定的觀察一切起滅的心念,言語,動作, 並對照於佛法 若有違背, 就隨即停止-修改-轉向,乃至於懺悔,發願之後,重新出發。一輩子無休止的反覆: 止-觀-修-決定, , 直到成佛。 對這樣的修行方式與進程,若無足夠的勇猛與把握, 畏難且怕死,那就承認自己是「懧弱怯劣,無有大心,非丈夫志幹」之人, 放下自力的矜持與辛苦, 轉向彌陀淨土法門,以信佛,願生,稱名為日常,成佛願力而生極樂吧。南無阿彌陀佛
有人說,修行就是"修正"不如法的"行為"。這要有基本的定力與知見--在日常生活中淡定的觀察一切起滅的心念,言語,動作, 並對照於佛法 若有違背, 就隨即停止-修改-轉向,乃至於懺悔,發願之後,重新出發。一輩子無休止的反覆: 止-觀-修-決定, , 直到成佛。 對這樣的修行方式與進程,若無足夠的勇猛與把握, 畏難且怕死,那就承認自己是「懧弱怯劣,無有大心,非丈夫志幹」之人, 放下自力的矜持與辛苦, 轉向彌陀淨土法門,以信佛,願生,稱名為日常,成佛願力而生極樂吧。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