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sandra@psycho-historian
cassandra-1974.bsky.social
Cassandra@psycho-historian
@cassandra-1974.bsky.social
A former psychiatrist in China, I am now beginning my medical career in Australia. I hold two psychology degrees and am dedicated to combating the spread of the MAGA cult.
经济层面,煽动对全球化的愤怒,以支持保护主义。

社会层面,利用“国家不应养懒人”来削减福利,同时支持市场自由化。
相互矛盾的立场,在不同情境下都能触发情绪反应,从而确保政治动员的有效性。

5. 历史神话的维系

极右政治话语依赖“历史神话”塑造认同,而非基于事实的历史分析:

“美国是基督教国家” → 用以强化宗教认同,即便现实的宗教信仰已日趋多元。

“自由市场造就西方繁荣” → 只在符合利益时强调,一旦市场不利,则诉诸国家干预。
这种基于文化传承的认知方式,使其意识形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即便内部充满矛盾。
April 1, 2025 at 7:57 AM
支持关税壁垒:当自由市场损害本国利益时,转向保护主义。
理论上的矛盾无碍于现实中的策略调整,只因核心目标不是逻辑自洽,而是群体优势的延续。

3. 双重标准的运作机制

极右政治常根据情境施行双重标准:

自由市场适用于削弱政府监管,但保护主义适用于阻止外国竞争。

基督教价值用于打击进步主义(LGBT、女权),但忽略其普世博爱原则,以维持排外政策。

社会达尔文主义适用于抛弃弱势群体,但自身遭遇困境时,则诉诸国家保护。
这种策略的实质是维持既得利益,而非维护一致性的意识形态框架。

4. 情绪动员的优先性

极右政治的有效性依赖情绪动员,而非理性推理。
April 1, 2025 at 7:56 AM
他扫视全场,语气不带一丝犹豫:“现在你们应该明白了,美国曾经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但它的辉煌已经过去。今天的美国,已经不再是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首选,而是一个充满内部矛盾、社会撕裂、精英正在逃离的二流国家。”

卡珊德拉医生缓缓说道:“这个现实,你可以不喜欢,但你无法否认。”

他放下麦克风,转身离开讲台,留下了沉思不语的听众。
March 12, 2025 at 8:42 AM
会场里变得安静,只有少数人轻声低语。

卡珊德拉医生略微点头,继续说道:“当然,有人会说,‘美国虽然生活水平不行,但它仍然吸引全球精英。’”他轻笑一声,“如果你所说的‘精英’是全球排名前1000的科学家,或者在上海交大排名前20的大学工作,那你说得没错。但普通人呢?他们不会从美国的科研体系里受益,甚至可能连一份稳定的工作都找不到。”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更加冷峻:“最重要的是,随着美国国内的混乱扩大,连这些顶级人才也会流失。”
March 12, 2025 at 8:41 AM
而在这些方面,美国都无法与欧洲和大洋洲的国家相比。”

台下有人皱起眉头,显然对这个结论感到不适。

卡珊德拉医生微微一笑:“当然,总有人会找借口。‘美国的问题是结构性的,不是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比如高学历的亚洲人,他们的寿命比美国白人还长,医疗问题对他们的影响不大。’”他停顿了一下,然后提高了声音,“但是,就算医疗不是问题,美国的居住体验依然糟糕。”

他迈步走向台前,目光凌厉:“试问,你愿意住在一个高犯罪率、公共交通落后、基础设施老化的国家吗?你愿意住在一个邻居可能随时掏枪的地方吗?你愿意住在一个政府效率低下、每天都在为预算危机吵架的国家吗?如果你是个理性的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March 12, 2025 at 8:37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