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麻友
banner
weedstreet.bsky.social
路邊麻友
@weedstreet.bsky.social
I only look at people when I'm stoned
在首尔第三日。不得不说在旅行体验这一方面,首尔和许多其它目的地相比还是存在很多短板。

首先就是出行导航。出于军事机密考虑,Google Map基本无法使用。本国开发的Naver Map虽然大部分情况可以满足需求,但是对于非本国人来说使用起来仍然磕磕绊绊。

其次就是英文普及率偏低。大部分的招牌,指示,路标都只有韩文。很多餐厅全韩语菜单甚至连图片都没有。服务业从业人员可以英文沟通的比例也偏低。

其它细节方面,抽烟人群很多,甚至有随地吐痰的现象。街边时常见到垃圾堆积。今天甚至目睹地铁出站口一群女生和一个醉醺醺的男生吵了起来,可能是因为性骚扰。

除此以外,仍然能感觉到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August 20, 2025 at 3:34 PM
一个都是社科学者的聊天群里,一群男性乐此不疲地用营销号捕风捉影的传言讨论杨同学的表演性人格,讨论她的论文如何低劣不符合标准,为男人们失去在公共场合抓挠下体的权利愤愤不平。女性们或是沉默或是附和。

对一些优秀的青年学者就此祛魅。
August 6, 2025 at 11:58 PM
Reposted by 路邊麻友
四川江油,数以千计的市民今天为一名被霸凌的小女孩挺身而出。视频中这位青年,为了保护一名与维稳官员据理力争的老人,被气急败坏的警察当场抓走。每一起类似的大规模抗争中,都有大批为他人的不公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被抓捕,被判刑,但他们得到的关注却少得可怜,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会为世人所知。《昨天》频道稍后将推出纪录片《江油事件》。
August 4, 2025 at 5:05 PM
当然,“同”字既可以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同”,也可以是“书同文,车同轨”的“同”。只不过在此地的语境里,无论说者或听者,大抵冀望的都是后者,嗤笑的都是前者。
许倬云去世,许多讣告都以他在十三邀上提到的一句“但悲不见九州同”作为标题。

没有任何不尊重之意,但倘若一位学者离世时以此句为世人所悼念,那我大概率会对其作品敬而远之。
August 5, 2025 at 3:22 AM
许倬云去世,许多讣告都以他在十三邀上提到的一句“但悲不见九州同”作为标题。

没有任何不尊重之意,但倘若一位学者离世时以此句为世人所悼念,那我大概率会对其作品敬而远之。
August 5, 2025 at 3:13 AM
美国ICE在Home Depot抓捕非法移民,中国兰州警方跨省抓捕海棠网作者,背后逻辑是一致的。抓捕真正的gangster/性犯罪团伙费时费力,可能还有生命危险,而老实在工地上搬砖的老墨/在家码字的年轻女性一抓一个准,连发声渠道都被牢牢掐死。扭曲的激励下必然产生扭曲的行为。
June 9, 2025 at 2:02 AM
Reposted by 路邊麻友
要以名校論人,我只衷心佩服鄒幸彤,從小品學兼優,完全是自己努力考上劍橋,雖然轉換專業,也是很難考上,既能賺錢又受尊敬的大律師,卻甘為公義和信念獻身,身陷囹圄,心志堅定,毫不畏懼。她是真正對得起自己的教育的人。
www.facebook.com/share/p/1Yv5...
June 2, 2025 at 2:54 PM
刻意穿汉服/展现汉服元素已远远无法满足民族主义者的露阴癖,不痛不痒高谈普世价值也只会收获真正处于困境中的人们的冷眼旁观。或许蒋同学还太年轻,不明白命运的馈赠暗中的价格。然而Ivy League bubble中所展现的美好幻象,在这个日益分裂,荆棘遍地的世界中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了。
对哈佛蒋同学的演讲没有什么presonal opinion(毕竟听过太多类似的演讲脱敏了),但更有意思的是观察到这个演讲激怒了中文生态圈政治光谱上的几乎所有人。算是一个我们身处时代的写照吧。
June 2, 2025 at 10:26 PM
对哈佛蒋同学的演讲没有什么presonal opinion(毕竟听过太多类似的演讲脱敏了),但更有意思的是观察到这个演讲激怒了中文生态圈政治光谱上的几乎所有人。算是一个我们身处时代的写照吧。
June 2, 2025 at 9:56 PM
两方现在都颇有街头混混好勇斗狠时争相往自己头上砸酒瓶子的即视感…
April 7, 2025 at 3:43 PM
“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

异曲同工。
April 7, 2025 at 12:28 AM
去美国出趟差,以防万一先把蓝天删了——当代美国的魔幻现实主义。

白宫门口不少卖MAGA帽子的小商贩,就连商店里的小纪念品都要贴心的标上Made in America.
April 4, 2025 at 2:51 AM
当然,现在问这个问题未免有杞人忧天之嫌。但是想想看现在的美国政府(以及他们大批的拥趸)对待女性,性少数群体,非法移民,以及其他弱势群体所展现的态度,真的有比魏玛共和国后期的政府和民众好到哪里去么?
当年读第三帝国三部曲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分便是纳粹政府在优生学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念推动下,由削减并取消残疾人福利,一步步走向强制绝育,最终有计划地大规模屠杀。这一过程中最令人发指的便是针对有遗传病的孩童进行的系统性杀戮。但那时我所联想到的还是中国底层泛滥成灾的社达思潮以及官方在暗中的推波助澜。不曾想到在今日,我的问题变成了:美国人会走到哪一步?
特朗普最早将于周四发布行政命令废除美国教育部,只字不提需要国会通过 caus.com/all-articles...

完全解散教育部,需要在参议院获得60票的无阻挠多数,法律专家指出。部门管理的主要项目,包括为残疾学生提供资金和学生贷款,均受法律约束,并有强大的政治支持者。

草案中并未提及国会投票问题。

“很难想到教育部的职能中有哪些不是法律规定的,因为大部分都受到法律要求,或是服务于这些功能的,”布鲁曼集团的教育律师朱莉娅·马丁表示。

而在提名听证会上,麦克马洪却表示,特朗普无意削减联邦项目,而是希望提高其效率。她说,废除教育部需要国会的配合。
March 6, 2025 at 5:07 AM
当年读第三帝国三部曲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分便是纳粹政府在优生学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念推动下,由削减并取消残疾人福利,一步步走向强制绝育,最终有计划地大规模屠杀。这一过程中最令人发指的便是针对有遗传病的孩童进行的系统性杀戮。但那时我所联想到的还是中国底层泛滥成灾的社达思潮以及官方在暗中的推波助澜。不曾想到在今日,我的问题变成了:美国人会走到哪一步?
特朗普最早将于周四发布行政命令废除美国教育部,只字不提需要国会通过 caus.com/all-articles...

完全解散教育部,需要在参议院获得60票的无阻挠多数,法律专家指出。部门管理的主要项目,包括为残疾学生提供资金和学生贷款,均受法律约束,并有强大的政治支持者。

草案中并未提及国会投票问题。

“很难想到教育部的职能中有哪些不是法律规定的,因为大部分都受到法律要求,或是服务于这些功能的,”布鲁曼集团的教育律师朱莉娅·马丁表示。

而在提名听证会上,麦克马洪却表示,特朗普无意削减联邦项目,而是希望提高其效率。她说,废除教育部需要国会的配合。
特朗普最早将于周四发布行政命令废除美国教育部,只字不提需要国会通过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预计最早将于周四发布行政命令废除美国教育部。《华尔街日报》查看的一份命令草案,指示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尽最大可能并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促进教育部的关闭”。 这一命令自特朗普过渡期以来一直在筹备中。《华尔街日报》在2月初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官员一直在考虑这一措施。 草案写道:“通过联邦项目和资金来控制美国教育的实验——以及这些项目和资金支持的那些不受问责...
caus.com
March 6, 2025 at 5:00 AM
之前对Bernie Sanders不甚了解,只在2016大选时短暂关注过,当时甚至还觉得他的很多想法太左且不切实际。

前段时间看了他的很多Youtube视频。哪怕抛开政见不谈,我也惊叹于一个83岁的老人(比Biden大一岁,比Trump大五岁)还能保持如此清晰的思路和深刻的洞见。

而且我发现自己现在无比赞同他的观点。他所关注和呼吁的,恰恰是美国社会现在的痼疾:贫富差距,医保,教育。这些是真正和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同时也是目前市场最失灵,政策最失败,利益团体勾兑最深的领域。就像是美国社会肌体上的几道触目惊心的伤痕,一直在化脓感染,甚至有扩散的趋势。

可惜的是,美国人民配不上他。
February 27, 2025 at 1:46 AM
几位大学时期的朋友在这次选举中都变成了Trump voter。我发了一张Trump在取消纽约拥堵费后洋洋得意喊出Long Live the King的截图在朋友群里表达震惊与不解之后,其中一位的反应是,“据说纽约街头的确是干净很多了”。好吧🤷
February 20, 2025 at 2:47 AM
Reposted by 路邊麻友
最近这篇文章突然破了40000阅读量,我想只有真正经历战争知道战争,深刻理解战争的人说出来的感受才能打动读者,虽然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被很多号称支持乌克兰的“杠精”骂过,但仍然不妨碍大家会继续阅读,这个世界总是需要说实话的人。

mp.weixin.qq.com/s/fRMKqYmHxW...
战争的谎言(柯义的乌克兰战争日记)
对于过去的时间轴无论是拉长还是缩短,都逃脱不过战争的话题,逃脱不了死亡,逃脱不了战火中炮弹的袭击,也逃脱不了身体和灵魂被困于战争之中的煎熬。
mp.weixin.qq.com
February 19, 2025 at 12:40 PM
看到这段不禁笑出声
February 17, 2025 at 5:11 AM
Reposted by 路邊麻友
《由谢烨想到女孩困境》

顾城砍死的妻子,叫谢烨。

我一直排斥看关于顾城的一切,因为整个社会仍在帮这个“伟大的男人”继续绞杀谢烨。

人们吹捧天才,祭奠凶手,却抹去被杀的女人。

不知大家是否有过疑问——是什么让同为诗人的谢烨甘愿辞职辍学,几十年如一日地为顾城做秘书、司机、翻译和保姆?是什么让她永远微笑着照顾丈夫的情人,听从丈夫的命令送走亲生骨肉?又是什么让她在长期的家暴中隐忍不言,直至最终命丧斧下?

我想,答案在她的原生家庭里。

今天在柴静的节目里,我看到谢烨的童年:年幼时父母离婚,弟弟患有小儿麻痹。作为姐姐,她必须时刻保护弟弟。她曾对欺负弟弟的人喊:要打就打我,不要打我弟弟。

1/
February 12, 2025 at 11:57 AM
早上一醒来看到这个消息,非常非常难过。乌克兰付出了无数鲜血与生命抗争所冀求的未来即将被这个无知,狂妄,邪恶的小丑彻底葬送。

从来没有任何时刻像现在这样深深憎恶把他送上总统之位的美国选民。他们不理解的是,美国的伟大之处从来不在于她掌握了多少土地和财富,而是她对普世价值的坚定捍卫。当Trump和Putin的俄罗斯沆瀣一气之时,“使美国伟大”的最耀眼的那一道光环就再也不复存在了。
特朗普和普京通电话同意举行会谈并互访,标志着美国的乌克兰战争政策出现逆转 caus.com/all-articles...

特朗普谈及与普京的交流时表示:“我们同意紧密合作,包括互访彼此的国家。我们希望结束俄乌战争中发生的数百万人的死亡。普京总统甚至引用了我竞选时非常有力的口号——常识。我们都对此深信不疑。”

周二晚间,美国宣布特朗普的中东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已飞往俄罗斯,并成功促成美国教师马克·福格尔的释放。

周三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表示,美国不会派遣军队来保护任何潜在的和平协议,并认为乌克兰无法收复俄罗斯占领的所有领土,同时明确表示,美国不再视乌克兰加入北约为现实目标。
特朗普和普京通电话同意举行会谈并互访,标志着美国的乌克兰战争政策出现逆转
据彭博报道,特朗普表示,他与普京在一次电话交谈中同意启动乌克兰战争的停战谈判。这改变了美国过去三年的政策,并加大了对欧洲盟友和基辅政府的压力。 特朗普周三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他已经与普京通话,双方团队将“立即开始谈判”,并将在当天晚些时候先与泽连斯基通话。 随后,泽连斯基办公室证实,他与特朗普进行了大约一个小时的通话。 特朗普谈及与普京的交流时表示:“我们同意紧密合作,包括互访彼此的国家。我...
caus.com
February 12, 2025 at 11:15 PM
The US used to attract talents from its global competitors, now it’s time to lose them. A drastic shift from brain gain to brain drain can happen in only a few years.
cnn.com CNN @cnn.com · Feb 8
The 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is lowering the maximum “indirect cost rate” that research institutions can charge the government, the agency said late Friday – a move that scientists said could be devastating for the nation’s position as a research leader.
Researchers decry ‘disastrously bad idea’ as NIH slashes payments for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 CNN
The 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is lowering the maximum “indirect cost rate” that research institutions can charge the government, the agency said late Friday – a move that scientists said could ...
www.cnn.com
February 9, 2025 at 7:06 AM
当然,这个计算忽略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国际经济学中有一个关税传导(tariff passthrough)的概念,即当进口国征收关税时,出口国可能为了维持竞争力降低出口价格,这样一部分关税成本会由出口国承担。最终25%的关税传导到美国的物价上可能会是低于25%的。

听上去很美好是不是?然而一系列研究表明,Trump在2016年对中国出口的广泛消费品征收的关税传导率是接近100%的。也就是说,Trump对中国征收的10%-25%的关税,最终绝大部分都反映到了美国物价的上涨中。道理也很简单,作为美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在其产业链中是有不可替代性的。加拿大和墨西哥更是如此。

美国人民有福了!
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

Trump第一任期中对中国征收的301关税税率在10%-25%,这一轮新加10%后最多是在35%左右。而这轮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也是美国前三大贸易伙伴的另外两个)征收的关税税率是25%。

原本成本一美元的商品,由加拿大/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价格接近一美元(NAFTA下关税接近零),由中国出口的价格是1.25美元,也就是说加拿大/墨西哥对于中国有大约25%的价格优势。

Trump新增关税后,加拿大/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价格变成1.25美元,中国变成1.35,前者对于后者的价格优势变成8%。RMB稍稍贬值就可以完全抵消。

25%-8%,川宝真不愧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s
February 3, 2025 at 11:47 AM
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

Trump第一任期中对中国征收的301关税税率在10%-25%,这一轮新加10%后最多是在35%左右。而这轮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也是美国前三大贸易伙伴的另外两个)征收的关税税率是25%。

原本成本一美元的商品,由加拿大/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价格接近一美元(NAFTA下关税接近零),由中国出口的价格是1.25美元,也就是说加拿大/墨西哥对于中国有大约25%的价格优势。

Trump新增关税后,加拿大/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价格变成1.25美元,中国变成1.35,前者对于后者的价格优势变成8%。RMB稍稍贬值就可以完全抵消。

25%-8%,川宝真不愧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s
February 3, 2025 at 11:15 AM
指责中国并不能解决美国自身面临的问题。
同样,美国的问题并不能帮助中国解决自身的问题。
甚至,中国自身的问题并不能帮助解决中国人的问题。
很不幸,正在见证太平洋两岸都加速下坠的时代。
January 31, 2025 at 1:23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