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艺术行动
1/4

作品:塔特林的低语 第六章 哈瓦那版本

艺术家: Tania Bruguera(古巴)

时间: 2009 年

地点: 古巴哈瓦那,第十届哈瓦那双年展

介绍:1959 年 1 月 8 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革命军进入哈瓦那,在首都发表胜利演讲。当他在讲台上宣布“革命属于人民”时,一只白鸽意外地落在他的肩上,这一幕被摄影记者捕捉,成为国家神话的核心象征——“革命由天意祝福”。半个世纪后,Tania Bruguera 在哈瓦那双年展上以这幅历史图像为背景,重新布置了一个相似的讲台:两个军人、两只白鸽、两支麦克风,以及面向公众的开放发言邀请。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24, 2025 at 5:32 PM
4/4

后续:
2014 年,Bruguera 试图在 哈瓦那革命广场 重演该作品,邀请市民公开发言。警方迅速封锁现场,她被逮捕、拘押、护照被没收。之后,这一形式被世界各地艺术家和人权组织多次重新演绎,用作声援和抗议的象征。她自己也因此创立了 INSTAR(汉娜·阿伦特行动主义学院),继续推动“艺术即公民行动”的理念。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24, 2025 at 5:32 PM
1/3

作品:选票拍卖Vote-Auction

艺术团体:UBERMORGEN.COM(lizvlx & Hans Bernhard) 

行动背景:
2000 年美国总统选举(George W. Bush vs Al Gore)引发对选举机制、公平性及金钱影响力的全球关注。UBERMORGEN 在此语境下发起 Vote-Auction,作为一种网络行为艺术/媒体黑客实验,旨在把“选票”这个民主制度中最神圣的单位,直接放入市场交易机制。 

#全球艺术行动
November 1, 2025 at 6:21 PM
3/4

行动执行:
在英国多个城市的街头大幅张贴,同时在线商店售卖签名开放版海报,所有收益捐给两家公益组织:Refugee Council 与 Revoke。 

后续延伸:
作品于 2024 年重新进入街头,并扩大为名人系列,展示英国文化核心由移民共同塑造。

2025年,10月,伦敦一块大型广告牌中出现了知名歌星 Dua Lipa(科索沃难民后裔)的影像,作为该 “Thank God for Immigrants” 活动的一部分。该牌由行动团体 Everyone Hates Elon 发起,以该项目作为灵感,强调移民在英国文化中的贡献。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29, 2025 at 6:51 PM
3/3

行动后续:
虽然“买卖选票”从未真正完成,项目本身却成为一个关于民主、市场与法律关系的象征。

UBERMORGEN 后续将该项目及其产生的法律文件作为展览资料,在多个美术馆、媒体艺术机构展出。 因项目所引发的法律、政治与技术问题,UBERMORGEN 自己也在后期访谈中指出——若在今天尝试,因监控与法律环境已不同,将难以复制当年的效果。 

#全球艺术行动
November 1, 2025 at 6:21 PM
1/3

作品:《游戏规则》(Rules of the Game)

艺术家:Gustavo Artigas(墨西哥艺术家)

时间地点:2000年,分别在墨西哥蒂华纳的 Colonia Libertad 街区和 Lázaro Cárdenas 高中体育馆

#artivism #全球艺术行动
August 25, 2025 at 5:43 PM
作品:《置信度》(Level of Confidence)

艺术家:Rafael Lozano-Hemmer 墨裔加拿大新媒体艺术家

事件背景:
2014年9月26日,墨西哥格雷罗州伊古阿拉(Iguala)发生震惊全球的集体失踪案:43名阿约津纳帕师范学院学生在返程途中被警察拦截并交给贩毒集团,随后失踪。调查显示,他们被杀害、焚烧,遗骸被倾倒,但至今只有极少部分身份被确认。这起案件揭露了警察、军队、地方官员与有组织犯罪之间的勾结,引发墨西哥全国示威,成为持续多年的人权与司法正义的象征性事件。

#全球艺术行动 #艺术行动 #行动艺术 #artivism
August 14, 2025 at 8:41 AM
作品介绍:
在2015年3月26日(失踪事件六个月后)创作了互动装置《置信度》。展厅内,观众面对安装有摄像头的屏幕,系统运用人脸识别算法,试图匹配观众与其中一名失踪学生,并以百分比显示匹配“置信度”。鉴于学生已遇害烧毁,永远不会得到“正匹配”——却也正因如此,这种“不断寻找”成为强烈的纪念行为。艺术家将软件完全开源,供世界各地的学校、画廊和文化机构下载使用;展出收入用于支持阿约津纳帕社区,如设立奖学金或资助受害者家属。

#全球艺术行动 #艺术行动 #行动艺术 #artivism
August 14, 2025 at 8:41 AM
2/2

行动实践:
• 在波黑战争期间,部分难民曾使用 NSK 护照成功出境。
• 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曾临时成为“NSK 大使馆”或“领事馆”,如伦敦、柏林、拉各斯、纽约。
• 2010 年在柏林举办的 NSK 国家大会(NSK State Congress),汇聚 300 多名护照持有者,共同讨论国家的结构、民主与艺术的治理。

NSK 的行动让艺术进入行政与外交系统内部,形成一种“行政现实主义(Administrative Realism)”——艺术家通过模仿国家机制,揭露主权、合法性与身份的虚构本质。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9, 2025 at 12:41 PM
1/4

项目:Thank God for Immigrants

艺术家:Jeremy Deller(英国)& Flying Leaps(公共艺术行动平台)

Flying Leaps 是英国伦敦发起的视觉行动平台,其宗旨为“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展示卓越艺术作品,并借助街头海报让视觉激发社会反思”。平台秉持:“艺术不仅在画廊里,而应走向街头、走向大众”。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29, 2025 at 6:51 PM
2/3

行动执行:
项目创建初期由学生James Baumgartner发起,之后其平台被 UBERMORGEN 接管运营。 网站宣称允许美国公民将自己的选票以最高竞价出售:“Bringing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closer together.” 

在短时间内,13 个美国州对其发出临时禁令与法庭禁令,域名被要求关闭。 项目因此获得巨大媒体覆盖,CNN 专题、全球上千新闻报道,将其打造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媒体事件。 

#全球艺术行动
November 1, 2025 at 6:21 PM
作品:《拆除投票》(Vote for Demolition)
艺术家:Gustavo Artigas(墨西哥艺术家)
时间地点:2013年,美国德州沃斯堡(Fort Worth)

介绍:
艺术家通过调研和与当地建筑师会谈,选出沃斯堡居民公认“最不美观”的六栋建筑作为候选,公开邀请市民投票决定哪栋“最该被拆除”。投票方式包括在现代艺术博物馆设立投票站,也有在市中心、商场和餐厅等地设立临时投票亭,还可以通过官网在线投票。参选者不限只能选一栋,还需写下理由。最终得票最高的建筑将被艺术家提交给市议会,并附上建筑拆除的动画模拟。

#全球艺术行动 #艺术行动 #行动艺术 #artivism
July 31, 2025 at 6:30 PM
4/4

该广告牌中还提及英国经典摇滚乐队 Queen 及其主唱 Freddie Mercury:文中指出“Freddie Mercury 来自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后来移居英国,创立 Queen 成为全球偶像。正如一名普通工人、医生或移民,移居英国建立生活,也在英国文化中留下印记。” 

项目通过这些“移民身份的文化偶像”——Dua Lipa、Freddie Mercury/Queen 等——来强调:移民不仅是贡献者,也是塑造文化、历史和社会的一部分。项目将他们的影像或名字纳入海报、街头广告、社交媒体传播中,作为“移民身份 + 文化成就”的象征符号。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29, 2025 at 6:51 PM
3/5

2010 年 6 月 14 日凌晨,Voina 成员趁夜潜入 Liteiny 桥面,携 55 升白色乳胶漆,在仅 30 秒 的桥梁抬升间隙里完成作业:他们绘制出一幅长 65 米、宽 27 米 的巨型阳具图案。

这一图像在桥梁升起时正对 FSB 大楼窗户,仿佛对国家安全机构进行“直面”的讽刺性抗议。团队提前两周在停车场排练、模拟桥面操作,计算交通节奏与警卫换班时间——整个行动从策划到执行,像一次秘密军事突袭。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21, 2025 at 5:43 PM
作品名称含义:
“置信度”在统计学上是指预测值与实际值间概率估计,是对“数据可信程度”的度量,比如系统比对观众的脸和失踪学生A的照片,可能会显示“84%相似”——这就是统计学上的置信水平。而在这件作品中,作品名称level of confidence也这个技术术语影射对政府、司法和社会的“信任水平”:它不仅触发了人对未知真相的焦虑,还隐喻了:我们对亡者的记忆和对政府追责的信任正处在悬而未决之中。国家声称拥有先进技术和资源“识别”人,却对找到这43名学生毫无信心,或根本没有意愿。这种双关让作品在技术、伦理、政治三个层面同时发声。

#全球艺术行动 #艺术行动 #行动艺术 #artivism
August 14, 2025 at 8:41 AM
2/4

背景:
在作品现场,Bruguera 设立一个讲台、两个麦克风、一个扬声器朝内一个朝外,并由两名穿制服的“军人”站立于讲台两旁。观众被发放 200 台一次性闪光照相机,以拍摄行动过程。她邀请观众轮流登台,每人拥有 1 分钟 的发言权,代表在一般古巴公共空间中被削弱的“公共话语权利”。每位发言者肩头都被放上一只白鸽。短短 41 分钟内,约 39 位发言者相继登台,从移民、教育、艺术到政治自由,各自发声。当发言结束,两旁“军人”取走白鸽,将发言者送离讲台,恢复观众席。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24, 2025 at 5:32 PM
3/3

项目背景:
本项目是 InSITE 2000 的委托作品之一。InSITE 是一个始于1992年的大规模当代公共艺术展,每两到三年举办一次,横跨美国加州圣迭戈与墨西哥蒂华纳两地,核心特色在于其“特定场域”(site-specific)的创作理念,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为这两个边境城市的特定地点创作艺术项目、装置和表演。它致力于探讨公共空间、跨境身份与社会议题,将艺术带出传统展览空间,直接进入边境城市的社区、街道和日常生活中。

#artivism #全球艺术行动
August 25, 2025 at 5:43 PM
国际特赦组织发布的全球人权报告中,对中国的状况做了全面的分析,包括:

🚩政府继续实施压制性法律和政策,限制言论自由权和其他人权;
🚩人权捍卫者遭到逮捕、起诉并被判处长期监禁;
🚩居住在海外的行动者面临威胁和恐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了对宗教自由的新限制,知识分子、艺术家和其他维吾尔族文化人物持续遭到起诉;
🚩中国当局对藏族文化和语言的压制加剧;
🚩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有所扩大,但中国仍严重依赖煤炭;

🔗阅读更多:http://amn.st/63322NXY5g
May 14, 2025 at 4:00 AM
4/5

不久后,Oleg Vorotnikov 被逮捕,但很快在国际声援下获释。此后 Voina 被列入俄罗斯“极端组织”名单,却又在同年获得俄罗斯当代艺术大奖提名。该事件也成为 Pussy Riot 等后续行动主义团体的精神起点。

影响与意义:
当桥梁升起的那一刻,圣彼得堡的清晨天际线被一根“银河阴茎”主宰。司机、行人纷纷拍照上传,图像迅速在社交媒体与国际新闻传播,被称为“艺术史上最荒诞的反权力图像”。媒体戏称作品为 《Dick Captured by the FSB》,暗示这幅“阴茎”被安全局俘获、控制,却同时暴露出国家的荒谬。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21, 2025 at 5:43 PM
#熊的脑回路
#女权成分🧬
—— Part 7 ——

数字女权(Cyber Feminism)- 65%

作为一个涵盖广泛,不断发展的领域。数字女权以网络为媒介和平台,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女权表达与组织,挑战数字空间的男权父系思想,创造女性主导的数字叙事、文化和技术美学。

它算是四代女权的核心。数字女权在互联网上行动,黑客们介入夺回科技领域,创造女性友好的互联网平台,用网络科技艺术进行输出,建立去中心化的女权网络小组,来达成交流和结盟。没错,就是姊妹们现在在做的。

二十世纪末开始的全球化,以及今年刚开启的AI时代,都足以表明网络社交与公关将会是重点战场。此派系至关重要。
April 23, 2025 at 7:18 AM
1/2

作品:时间之国

艺术团体: Neue Slowenische Kunst(NSK)

时间: 1992 至今

地点: 起源于斯洛文尼亚,延伸全球

背景:1992 年,在南斯拉夫解体的政治混乱与意识形态真空中,斯洛文尼亚艺术团体 NSK 宣布成立一个没有领土、没有政府的“国家”—— NSK State in Time。它拒绝以空间定义国家,而是将国家概念投射到时间与信念之中:“国家不在地图上,而存在于人的信仰与时间结构中。”任何人都可申请 NSK 护照成为“公民”。它发行护照、邮票、签证,设立“临时大使馆”,并举办国会、外交仪式和艺术会议。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9, 2025 at 12:41 PM
1/3

行动:Englishes MOOC

艺术家:Nicoline van Harskamp(荷兰)

合作:Sandberg Institute、DAI Dutch Art Institute、HKW Berlin 等

背景:英语在全球艺术界中占据主导地位:它被用作教学语言、出版语言、展览语言。非母语的艺术家往往被迫以“母语或接近母语的英语”来参与国际艺术语境。Englishes MOOC 是基于这样一个反思:既然“英语作为工具”已成为全球化艺术交流的通道,那么谁在使用这种工具?以什么方式?母语标准应当成为唯一衡量?

#全球艺术行动
November 8, 2025 at 5:35 AM
📢 [AI摘要] 荷兰著名艺术侦探亚瑟·布兰德成功追回一批珍贵的被盗历史文献。这批跨越15至19世纪的文件包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档案,以及海军上将米希尔·德·鲁伊特的日志。东印度公司的文件为了解早期全球贸易、军事行动和荷兰黄金时代提供了重要视角。布兰德表示,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这些文件是清理阁楼时被发现的,后证实是2015年从海牙国家档案馆被盗。布兰德称这批文献是“非凡的宝藏”。
Renowned art detective recovers stolen trove of centuries-old documents: "Couldn't believe my eyes"
www.cbsnews.com
July 9, 2025 at 3:07 PM
5/5

Ron Helfrich 在其评论《The Giant Galactic Cock That Threatened the Russian Universe》中指出:“这根画在桥上的‘阳具’,指向的不只是 FSB 大楼——它揭露了新沙皇式权力、东正教与国家机器共谋下的男性崇拜与政治傲慢。”

#全球艺术行动
October 21, 2025 at 5:43 PM
期间有警察要求他站起来,但因被钉无法动弹,最终警方用毯子盖住他后送医处理。医生只是做了简单处理并注射破伤风疫苗,当天晚上他就被释放,但此后被以“出于仇恨动机的流氓罪”立案调查。根据当时媒体报道和艺术家本人的访谈,他没有使用麻药,全程保持清醒,用身体直接面对疼痛与现实。

帕弗伦斯基称此作象征“对社会冷漠和政治压迫的绝望抗议”,也比喻当代俄罗斯人在权力系统下的麻木与无力,就像被钉死在冰冷广场上的肉身。媒体后来称之为“钉睾丸抗议”,迅速引发全球关注与讨论。一些艺术家将其行动制作成了雕像。
July 30, 2025 at 5:09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