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g Kai
dengkai.bsky.social
Deng Kai
@dengkai.bsky.social
都是屬於右下角那類天才⋯⋯
August 21, 2025 at 5:54 AM
《南京照相館》這個宣傳陣仗不小,矢板明夫倒是沒抓這波流量。文革批鬥時,他的日本遺孤父親,其養父恰恰就是天津某個照相館的攝影師,那就是《天津照相館》的故事。
三聯的兩位老師有將吳謝宇案的稿件整理成書,但三聯不少報導可以深挖,例如南京洪嶠案。對應付國豪在天津離世,相似的轉業軍人家庭,仇恨教育下的典型悲劇。
儘管當下無法充分討論,若干年後卻都有拍成電影的潛力。這些悲劇的特殊性在於,當代中國從家庭到社會的故事,鑲嵌在歷次政治運動之中……這股作用力是反映在人的行為、慣習之上,甚至可以說延續至今。
南京那個洪嶠,恰恰就是比推特上某位網紅小整整20歲的大專校友。這位洪嶠老學長每天賣力宣傳的樣子,就不多談了。
August 3, 2025 at 8:03 AM
1993年那次民聯民陣整合破裂,就已經註定是這個結果。頭部人物不接受內部競爭與明文制度,這就沒有談下一步的可能性⋯朱嘉明這不跑,還留著過年嗎?
June 7, 2025 at 11:27 AM
紐時、明鏡和TBIJ這些關於關於新疆轉移就業調查報導的原文,非常多的細節,中文版礙於限制並不能完整呈現,包括他們整理的抖音影片以及網頁資料備份,一些資料打開一看還是相當驚悚的。
June 6, 2025 at 11:48 AM
這種引起眾怒的發言,他應當也知道後果。在社媒批評不會讓他付出任何代價。
做為他十幾年的老朋友,當年他還是個呼籲網路自由與參與公民社會的專欄寫手,變成這幅樣子有結構性的原因。他起點很低,母校是現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南師那個是函授學歷。比起他老婆范銘是南大畢業哈佛MPA,就一個贅婿。
我更擔心的是小孩幾乎都是阿替在帶。一個近幾年陷入虛無主義的中年人,會對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真要「操他全家」,我的建議是拿捏軟肋,你可以寄email給他在哥大新聞做兼任助理教授的夫人勸說,在美國的朋友可以直接電話。郵箱和電話見網頁:
journalism.columbia.edu/directory/mi...
June 5, 2025 at 2:46 AM
逆天⋯這二流子越來越沒下限了⋯
June 3, 2025 at 10:41 PM
這是那批自由派的表達發生變化,另一種就是文革後中國政治菁英與文化菁英重組出來的新階級後代,有一部分很年輕就開始追求密宗禪宗、巫蠱叫魂之類的神秘主義⋯
兩者實際上很相似⋯
May 25, 2025 at 2:42 AM
這些人體蜈蚣,就是Hirschman將反對社會變革的保守主義修辭分類成三種敍事公式:「悖謬論、無效論、危害論」⋯
你這麼做,適得其反
你這麼做,徒勞無功
你這麼做,顧此失彼
網路難民多了,牆外的保守修辭增多是可以理解,也是與現代國家伴生的現象。
May 25, 2025 at 1:06 AM
翻了youtube亞足聯官方直播的場景,當代中國的國家與社會關係,一張圖就足以顯現出來。
為了承辦2023年AFC Asian Cup花了240億人民幣新建十座標準專業足球場。結果還是選擇了杭州奧體。
March 25, 2025 at 3:48 PM
另一個則是消費端誰來買單的問題,目前來看,企業私有化部署是在全球都是常規現象。但中國在目前一個月內,仍然是國有企業包括三大電信商、金融部門甚至是地方醫院等事業單位在買單。長成什麼樣子,仍然有待觀察。
February 21, 2025 at 8:08 PM
中美的產業環境的差異。一個是產業鏈上的差異,後端大量的資料標注業務在華北與中西部,從中央的數據局到地方政府在基地建設與職業培訓的投入,已經初具舉國體制的特徵。美國則是分包到印度、菲律賓甚至是非洲的data worker,仍然要面對勞工抗爭。
February 21, 2025 at 8:08 PM
the rise of alt-right populism⋯ that call me to review the works of Karl Polanyi…
November 11, 2024 at 5:37 AM